离开后,贾政径直前往东跨院。贾赦听完,未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贾政以为事成,欣然离去。

待贾政走远,贾赦起身整衣,悄然出府,直奔宗人府。

面对值守官员,他正色道:

“我的名帖遗失数年,近日方才察觉,甘愿领罚。然恐有人借此生事,特来报备。恳请宗人府立案明示,凡近年以我名帖所为之事,皆与我无关。另请补办新帖。”

此类事务司空见惯,官吏按例登记。新帖需重制备案,旧帖自此作废。

办妥手续,贾赦长舒一口气。虽不知二房用他名帖做过什么,但以贾政夫妇的秉性,必非善举。先撇清干系,方为上策。

“既已出门,不如去桂花楼寻几位老友快活。”

他唤来小厮,登车往花楼而去。

此刻国子监内,无人理会的贾颜埋首书卷,指尖正翻过一页农书。

贾颜对当今的农耕种植已有初步认识。

不过这些知识仅来自书本,他心中仍有些模糊。

他打算放学后常去城外转转,亲眼看看农田。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结合两世见闻,研制出适合这个时代的新事物。

若能推动农业发展,改善百姓生活,不仅是件功德,说不定还能引起皇帝注意。

万一龙颜大悦,赏个官职爵位,岂不比从军科举轻松多了?

作为贾家子弟,贾颜很清楚从军之路布满荆棘。

若真展现军事才能,恐怕还会招来皇家猜忌。所以他修 法只为自保,短期内绝不上战场。

至于科举,同样困难重重。

即便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要闯过童生、秀才、举人三关,至少需三年光阴。

再加上进士及第,恐怕五六年都算快的。若中途有人使绊子,或是发挥失常,十年八年都可能白费功夫。

相较而言,发明创造、进献宝物才是跻身仕途的捷径。

贾颜定下目标后,便开始早出晚归。

他在国子监潜心研读,尤其专注农书。

有人见他课后总往城外农田跑,渐渐传出闲话。

同窗们觉得他净干些不上台面的事,愈发疏远他。

这般特立独行,反倒让他静心钻研。

经过实地考察,贾颜发现超越时代的农具难以实现。

前世见过的播种机、施肥器等,在当下纯手工打造成本过高,根本难以推广。

更棘手的是化肥问题——这个时代只有农家肥和草木灰。

他隐约记得海外鸟粪是优质肥料,可远航寻粪如同天方夜谭。

除非亲自出海,否则谁会相信这种荒诞提议?

贾颜不愿亲自出海寻找鸟粪。

身为穿越者,立功的法子多的是,何必如此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