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还是被两位小首领的提问和刘胜留下的话所震撼。

“刘备放渠帅回来?只放渠帅一人?”

他开始沉思,琢磨着是否应该听从刘胜的建议,是继续带领弟兄们冒险生存还是选择安定下来耕田种地读书识字?这个决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他并未提及半路上撞鬼的事情,而是沉浸在思考中。

青牛角庆幸得以脱离匪徒身份,有了耕田种地的机会,已经感受到了上天的恩泽。

在这乱世之中,能踏入学堂读书识字的机遇,唯有豪门权贵才能拥有。

普通的农家子弟若想求读,那无疑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正当青牛角在考虑一种可能的机会——下山洗白身份之际,一种难以言明的矛盾情绪在他心中激荡。

如何确保这种转变的真实性让他倍感纠结。

此时,两名小首领发现青牛角的异常,正欲上前询问之际,一名小喽啰急匆匆地来报,称寨外有一人自称是旧友,希望能见青牛角一面。

听到“故友”

二字,青牛角不禁陷入沉思,开始回忆那个可能与他有关联的过去。

很快,一名男子走进堂内,他的出现让青牛角惊呼出声。

此人正是管承,他曾经是青徐黄巾军中的渠帅之一。

如今他已洗白身份,成为了中山郡的官军一员。

青牛角对管承的出现有些冷淡,责备他来得太迟。

当初听说青徐数十万黄巾军要赶来黑山汇合时,青牛角曾作为中间人联系张燕与管承,然而管承最终未能如约前来太行山脉,反而因种种原因投靠了刘备。

管承却笑着说并不迟。

一声周仓的称呼,让青牛角愣在原地。

已经八年没有听人喊过这个名字了。

管承是少数知道青牛角本名的人之一。

青牛角打断了管承的话,管承却继续摇头说道:“隐姓埋名、落草为寇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青牛角沉默无言,管承的话语直击他的内心。

真正的生活,踏踏实实地过日子,难道不比在这山林中当山贼强吗?答案是肯定的,强了不止百倍千倍。

青牛角询问他们在定州城的情况,他想知道投诚了刘备的黄巾军过得如何,这是他非常关心的问题。

管承没有隐瞒,详细地描述给青牛角听。

青徐黄巾部众分为青壮年和老弱妇孺,青壮年有两个选择。

青牛角急切地追问是什么选择。

管承解释,第一批可以选择充入军中,这批人的待遇是最好的。

官军会赡养他们的父母、妻儿。

管承的话非常郑重,他不是在 ** 青牛角。

接着,管承提到了刘备在中山郡的做法。

他利用郡守的权势与商贾合作,商贾利用手中的财富来养兵。

在整个汉域中,没有像刘备这样做的诸侯。

在青徐黄巾的七万青壮中,只有三万被充入军中,剩下的四万人在执行一个任务。

听到这个任务,青牛角感到惊讶。

管承接着解释:“那四万多人正在参与一项重要的任务,这项任务对他们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至于具体是什么任务,管承没有详细说明,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管承继续描述道:“我们的主公刘备做了许多诸侯不敢做的事。”

他知道在定州城的刘备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巨大,但他依然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这条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困难,但他坚信这是正确的道路。

他带领他的军队和黄巾军一起努力前行在这条道路上。

他们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何种任务需动员四万民众以完成?

青牛角对此感到困惑。

管承道:“实为屯田,或称军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