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骨骼之密

他让同学们站起来,互相观察彼此的脊柱曲线。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好奇地摸着对方的后背,感受脊柱的起伏。

现在请大家摸到自己背后突起的部分,谢老师指导着,那就是棘突。从颈椎到腰椎,感受它们的不同。

詹晓阳注意到右前排的刘小惠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自己的颈椎,神情专注而认真。前世她就是这样,对每个细节都力求精确。

骨骼第一个课节在谢老师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讲解下,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起,似乎同学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其中。

趁着课间休息,同学们争先恐后挤到骨骼模型前研究观察,还不停地向谢老师提些问题。

原来肋骨这么长啊,黄朝彬比划着,我一直以为只到侧面呢。

许文珊指着腰椎:这些椎骨真的好大,承受的压力一定很大吧?

游金彦则在研究颅骨缝:骨缝的形态很有规律。

“好了,同学们!”谢老师大声的说道:“请不要拥挤碰倒了模型,当我们学完课本理论知识后,会安排同学们到实验室上课,到时你们都可以看到每一块骨骼的标本,现在都去休息。”

在班长的挥手下,同学们无奈的散去。

课程进入第二个课时,只见谢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精美的胸廓示意图: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1块胸骨构成,形似一个鸟笼,保护着心和肺等重要器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指着骨骼模型的胸廓部分:注意观察肋骨的走行方向。肋骨从背部开始,向前下方斜行,最后通过肋软骨与胸骨相连。

第1-7对肋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0对肋骨通过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骨前端游离,称为浮肋。

谢老师讲到这里,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肋骨要采用这样的斜行走向?

教室里一片寂静。班长游金彦举起了手:这样可以在保护内脏的同时,允许胸廓在呼吸时进行扩张和收缩。

很好!谢老师赞许地点头,正是这种结构让我们能够自由呼吸。

接下来,谢老师详细讲解了胸骨的结构: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与锁骨相连,胸骨体与肋骨相连,剑突在年轻时是软骨,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骨化。

他让同学们摸自己的颈静脉切迹:就在锁骨中间凹陷处,这是胸骨柄的上缘。又指导大家找到胸骨角:第二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处,是计数肋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詹晓阳看着同学们认真地在自己身上寻找这些骨性标志,不禁想起前世在临床工作中,这些知识如何帮助他快速定位和诊断。

讲完胸廓内容后,谢老师开始讲解颅骨。颅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颅骨示意图,脑颅骨共8块,围成颅腔保护大脑;面颅骨共15块,构成面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