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松山 敬上
某年某月某日”
写完后,他又让于振军和牛晓云也添上几句。于振军的信是写给他母亲和妹妹的,字迹工整,条理清晰,详细描述了船只情况和学习进展,报喜不报忧,末尾还嘱咐妹妹好好学习。牛晓云则极其简练,只在一张纸条上写了“安好,勿念。船坚。”四个字,让她托人捎给牛飞扬。
信寄出去后,便是焦灼而期盼的等待。海上的日子依旧忙碌,但每当有邮递员骑着绿色自行车出现在渔村,麻松山总会第一个冲过去询问。
大约半个月后,回信终于到了!厚厚的一沓,来自不同的笔迹。
麻乐军的回信笔迹苍劲,带着老林业工人的沉稳:
“松山我儿:来信收悉,甚慰。家中一切安好,勿须挂念。汝母腿疾已贴膏药,无大碍。良红贤惠,持家有方,汝在外尽可安心。林场近日确是多雨,生产稍缓,然无大事。伐木之事,为父自有分寸,汝不必担忧。
闻汝购得铁船,甚喜。然大海非比山林,风浪无情,务必谨慎,凡事多请教当地老把式,安全为重。银钱之事,无需焦虑,家中尚有结余,可支撑一时。男儿志在四方,既选定此路,便当坚持。唯盼平安归来。
父字”
李秋兰的信则充满了母亲的絮叨和牵挂,字里行间都是生活的细节:
“山子:信收到了,娘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听说你们买了大铁船,娘这心啊,又高兴又害怕!海上可不比咱家炕头,千万小心!多穿衣服,海上风硬!吃饭要按时,别饥一顿饱一顿的!娘给你捎了点晒好的山蘑菇和蕨菜干,炖鱼的时候放点,就是家里的味儿……
良红这孩子真好,天天来家帮忙,啥活都抢着干,就是瘦了,娘看着心疼。小燕小果学习还行,就是贪玩……家里都好,啥都不缺,你别惦记。在外别舍不得花钱,该吃吃该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