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有下载了!第一个付费订单!”负责监控后台的实习生声音颤抖地打破了沉默,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仿佛堤坝被掘开了第一个小口,紧接着,下载数据和订单提示开始零星地、继而稳定地增长。来自不同城市、不同IP的访问请求,如同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地敲打在服务器上。
“华东地区,某职业赛车手培训机构,下单五套!”
“北美,一个外科手术模拟团队,购买了企业试用授权!”
“欧洲,一家精密仪器制造商的培训部门发来了询价邮件!”
一个个原本只存在于商业计划书PPT上的目标客户名称,此刻变成了真实的订单,出现在屏幕上。实验室里开始响起低低的、压抑的欢呼和松了一口气的叹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真正让所有人情绪决堤的,并非是这些冰冷的数字。
上线后第四个小时,苏小蕊的舆情监控系统捕捉到了一条来自大洋彼岸的长文评测。作者是一位知名的微观雕塑家,以雕刻米粒大小的复杂艺术品闻名。他在评测中,没有过多谈论软件界面或技术参数,而是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我年事已高,双手不再如年轻时稳定。最令我恐惧的,并非力度的衰减,而是那种‘手感’的模糊——那种在显微镜下,刻刀与材料接触时,肌肉、神经与多年经验融合而成的、只可意会的‘记忆’正在离我远去。”他写道,“‘瞬忆V1.0’无法让我的双手恢复青春,但它给了我一个‘记忆保险箱’。我现在可以将我状态最好时完成关键雕刻步骤的‘手感’记录下来,不仅仅是动作,还包括那种专注的‘心流’状态。当我感到生疏或不确定时,我便能‘回放’那段记忆,不是看视频,而是重新体验那种肌肉发力的微妙节奏、那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韵律。它帮我找回了正在流逝的‘灵魂印记’。”
在这条评测下方,越来越多的早期用户开始分享他们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