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邺城定策,政理为先

在一片昂扬的气氛中,袁绍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刘备。这位“左将军”依旧保持着谦逊的姿态,但其身后关羽、张飞那压抑的磅礴气势,却如同未被鞘的宝刀,时刻提醒着袁绍他们的价值与危险。刘备的部众被“荣养”在城外,关羽、张飞空有万人敌之勇,却无施展之地。袁绍对此安排深感满意,这是驾驭蛟龙的必要手段。

就在群情振奋,以为袁绍即将下令挥师南下,直捣许都之时,他却再次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战略耐心。他抬手压下议论,沉声道:“诸君,河北今日之盛,乃我等同心戮业之果!然……”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我等在此励精图治,我们的对手,亦未沉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文和,你将南方局势,说与诸位听听。”

阴影中,面容平和的贾诩缓步出列,他的声音不高,却瞬间让大殿安静下来。

曹操的挣扎与蜕变(兖豫方向):

“曹操,去岁可谓险死还生。”贾诩开门见山,“其一,吕布之患。去岁春夏,吕布趁曹操初定兖州,根基不稳,屡屡犯境,其骁勇配合陈宫之谋,曹操数战不利,濮阳几度易手,自身亦险些命丧吕布画戟之下。”

殿中诸将,尤其是颜良、文丑,闻言皆露出几分不屑又凝重的神色。不屑于曹操的狼狈,凝重于吕布的悍勇。

“然,”贾诩续道,“曹操展现了其坚韧与机变。他采纳荀彧、程昱之策,深沟高垒,与吕布拼消耗。同时,利用其‘挟天子’之名分,分化拉拢兖州本土势力,逐步稳定内部。去岁冬,他更冒险采纳新投其帐下的谋士郭嘉之策,奇袭吕布粮道,逼其退守山阳。如今,兖州局势已渐趋平稳,曹吕之间,形成僵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嘉……”袁绍心中默念这个名字,历史的轨迹虽有偏差,但某些关键人物还是登上了舞台。

“其二,天子与屯田。曹操将汉帝牢牢控制在许县,高举朝廷旗号,封官许愿。去岁秋,他采纳枣祗、韩浩之议,在许下试行‘屯田制’,规模虽远不及我河北,但若假以时日,必能缓解其粮草之困。”

“其三,内部整合与人才。”贾诩最后补充,“曹操通过连续征战和权术,已基本掌控了兖州军权,颍川士族(荀彧、钟繇等)与其捆绑日深。此外,他仍在不断招揽人才,除郭嘉外,近来又有山阳满宠、武猛都尉王图等投效。”

袁绍适时插话,语气深沉:“诸君听见了?曹操,乃世之枭雄。困顿只会让他更狡诈,压力只会让他更快成长。他推行屯田,招揽贤才,整顿内部,其志非小!如今他像一头受伤的孤狼,若我等视其弱小而坐视,待其吞并吕布,恢复元气,必成我心腹大患!”

吕布的勇武与局限(徐州方向):

贾诩的目光转向东方:“再说吕布。其人勇冠三军,天下无双,去岁在兖州确实让曹操吃尽苦头。然其性反复,无信义,麾下除张辽、高顺等寥寥数将外,缺乏能统筹大局之才。陈宫虽智,却难阻其刚愎自用。”

“关键在于,吕布虽暂据徐州,却未能真正收服徐州士民之心。徐州富庶,然内部势力盘根错节,陶谦旧部、地方豪强如陈珪、陈登父子,乃至被吕布接纳的刘备旧部(如今由其麾下暂领),皆非其死忠。吕布行事,多凭好恶,不恤下属,不积恩信。近日探报,吕布因军粮分配之事,与部下诸将已生嫌隙,广陵陈登更是暗中与曹操使者有所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