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这时,一直沉默的王修突然发言:度田之要,在于公正。若能设立独立监察,使豪强无所遁形,百姓心服口服,何愁新政不行?
这个建议让袁绍眼前一亮:叔治此言,可谓切中要害。
就在讨论最激烈时,来自许都的使者不请自来。为首的竟是曹操谋士董昭,他带着几分挑衅的神色步入大堂。
听闻河北文会,群贤毕至,昭特来请教。董昭环视四周,敢问诸君,如今天子蒙尘,是该先尊王室,还是先强兵甲?
这个问题极为刁钻,明显是在质疑袁绍不尊天子。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袁绍。
郭图正要反驳,却被袁绍举手制止。他缓缓起身,从容不迫:
董先生此问,可谓切中时弊。然绍以为,尊王与强兵,本是一体。昔日光武中兴,岂是空谈仁义?当今天下,非不欲尊王,实不能也。若强行迎驾,只怕要重蹈董卓覆辙。
这番话既表明了立场,又暗指曹操挟天子之实,可谓高明之极。
董昭脸色微变,又道:既然如此,河北招贤纳士,意欲何为?
这时,太史慈突然从武官席上站起:慈本青州一武夫,蒙大将军不弃,得以在此尽孝尽忠。敢问董先生,若论忠孝,可是空谈?
这话问得董昭哑口无言。太史慈孝义两全的事迹早已传遍天下,此刻由他亲口说出,更显分量。
孙乾趁机接话:乾自青州来,亲眼见得河北百姓安居乐业,士人各尽其才。敢问董先生,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忠义?
程昱也缓缓起身:昱自兖州来,深感大将军求贤若渴,用人唯才。今日文会,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这才是真正的尊贤重道。
三人连番发言,将董昭问得节节败退。堂上河北士人无不振奋,就连一向严肃的田丰也露出赞许之色。
这时,郑玄颤巍巍地站起身,全场顿时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