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那些结构体可能不是主动攻击,而更像是一种……‘灯塔’?或者‘陷阱’?”林枫陷入沉思,“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之前的被动防御思路,可能完全错了。”
正当联盟试图与“星灵族”学者进行更深入交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断了进程。
“星海学城”的核心服务器群,遭到了一波极其精密、前所未见的“逻辑炸弹”攻击。攻击并非直接破坏数据,而是试图在学术交流的数据流中,植入极微小的、会导致后续理论推导出现系统性偏差的“认知病毒”。攻击的手法,带着一种冰冷的、非生物的、纯粹基于数学美感的高度精确性,与之前遇到的任何威胁都不同。
“太初”AI和联盟网络安全部队经过惊心动魄的72小时围剿,才勉强清除了病毒,但攻击源如同鬼魅,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些指向某个早已废弃的、被称为“机械境”的远古硅基文明遗迹的模糊线索。
“看来,有人不希望我们交流得太深入。”南宫烈面色冷峻。
“恰恰说明我们走对了路!”林枫的眼神反而更加坚定,“这证明,‘跨位面学术’这条路,触碰到了某些存在的敏感神经。通知下去,‘星海学城’计划不仅不能停,还要加大投入!我们要邀请更多文明加入,要把这个学术网络织得更大、更密!同时,成立‘学术安全特勤队’,由你亲自负责,专门应对这类新型威胁。”
“星海学城”在风波中继续运行。虽然危机四伏,但不同文明智慧碰撞产生的火花,已经开始照亮一些曾经黑暗的认知角落。联盟对“规则结构体”的理解,在吸收了“星灵族”的能弦理论和“晶簇族”的共晶感知后,有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判断其并非主动恶意,更像是一种复杂的“规则信息沉淀物”,但其“活化”机制和“吸引”效应,依然成谜。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术交流,联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赢得了一批潜在的战略合作伙伴。那些真正致力于探索宇宙真理的文明,对联盟开放、共享的态度表示赞赏,关系进一步深化。
“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更广阔的风景,但也感受到了更凛冽的寒风。”苏晓站在虚拟的“星海学城”了望台上,对身边的林枫说。
“但只有打开窗,我们才知道要穿多厚的衣服,要造多坚固的墙。”林枫望着“学城”中那些形态各异的、代表着不同文明智慧的“光点”,缓缓说道,“知识的壁垒,才是文明最大的囚笼。跨位面学术这条路,纵然危险,我们也必须走下去。因为我们的对手,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未知的知识背后。”
联盟的视野,通过“星海学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投向了星海深处那无穷的未知。而未知,既意味着无尽的危险,也蕴含着超越想象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