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西突厥大营开始拔营起寨、一片忙乱的同时,伊州城头也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
“援军!是侯大都护的援军!”
“突厥人要跑了!”
“万胜!大唐万胜!”
守军们激动地挥舞着兵器,许多人相拥而泣,多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赵德楷快步走到李恪身边,激动地道:“殿下!侯大都护到了!乙毗射匮要跑!”
李恪远眺着敌军大营的动向和东北方向隐约出现的唐军斥候身影,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只是微微颔首:“传令,斥候严密监视敌军动向,确认其是否真退。其余人等,不得松懈,谨防敌军佯退反击。”
“是!”赵德楷凛然应命。
两个时辰后,确认西突厥大军确实正在向西全面撤退,并且侯君集的前锋骑兵已经抵达伊州城下与王德派出的人接上头后,李恪才下令打开城门。
侯君集并未亲自前来,他正率领主力咬住西突厥撤退的尾巴,进行有限的追击和驱赶,力求扩大战果。前来伊州的是他的副将,以及一支负责接防和补充物资的部队。
当李恪带着王德、沈括、赵德楷等人走下城墙时,城内外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吴王千岁”之声。军民跪倒一片,目光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崇敬。是他们眼前的这位年轻亲王,带来了希望,带来了那种宛若神雷的武器,守住了他们的家园。
李恪抬手虚扶,朗声道:“伊州得以保全,非本王一人之功,乃是将士用命,百姓同心之结果!所有守城将士,记功!所有伤亡者,厚恤!所有助战百姓,免赋三年!”
他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四周,引发了更热烈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