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完军民,李恪立刻与侯君集的副将交接防务,听取最新的军情。
“殿下,大都护命末将转告,乙毗射匮虽退,但其主力未受重创,已退往焉耆方向与留守部队汇合。吐蕃人亦随其西退。大都护已挥师西进,兵临时罗漫山,扼守要道,防止敌军东返,并伺机收复庭州等地。”副将禀报道。
李恪看着粗糙的西域地图,手指点在时罗漫山的位置。这里是通往安西腹地的咽喉,也是乙毗射匮退回其老巢的必经之路之一。侯君集抢占此地,进可威胁焉耆、龟兹,退可屏障伊州、高昌,是一步好棋。
但李恪想得更远。乙毗射匮新败,内部不稳,侯君集兵锋正盛,正是扩大战果,一举稳定西域东部的大好时机!若等到乙毗射匮在焉耆站稳脚跟,得到吐蕃更多支援,战事又将陷入胶着。
“侯大都护用兵如神,本王佩服。”李恪先是肯定了侯君集的部署,随即话锋一转,“然则,败军之将,不可令其喘息。乙毗射匮新败,士气低落,各部离心,正是雷霆一击,犁庭扫穴之时!”
他目光扫过在场诸将,最终落在那位副将身上:“回复侯大都护,伊州已安。本王将率技战营及伊州可用之兵,即刻西进,与大都护会师于时罗漫山!此番,定要将乙毗射匮彻底逐出焉耆,收复庭州,扬我大唐天威!”
副将精神一振,抱拳道:“末将领命!”
王德、赵德楷等人亦是面露兴奋之色。守城是不得已,开疆拓土才是男儿功业!
李恪雷厉风行,留下必要的守城部队和沈括部分人手继续维护城防、改进器械后,亲自率领以技战营为核心,加上伊州守军中挑选出的两千精锐,携带剩余的所有“惊雷铳”和“伏火雷”,离开坚守了近月的伊州城,向着西边那片更加广阔、也更加风云激荡的战场,急速开进。
伊州的烽火暂熄,但西域的战鼓,却在时罗漫山的方向,敲得更加急促。
这一次,李恪不再只是被动防守。他将手握风雷,主动出击,将这场由乙毗射匮和吐蕃挑起的战火,彻底引燃到他们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