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魏明帝大修宫室,杨仪被废自杀

散骑常侍蒋济上奏说:“从前勾践鼓励生育、培养国力来等待时机使用,燕昭王抚恤百姓疾苦来报仇雪恨,所以能以弱小的燕国降服强大的齐国,以瘦弱的越国消灭强劲的吴国。如今吴、蜀两国强盛,陛下在位时不铲除它们,那将是百代的责任。凭陛下圣明神武的谋略,舍弃那些不急的事情,专心讨伐贼寇,臣认为没有什么困难。”中书侍郎东莱人王基上奏说:“臣听说古人用水比喻百姓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颜渊说‘东野子驾车,马力用尽了,却还不停地求进,恐怕要失败了。’如今劳役辛苦,男女分离,希望陛下深刻体察东野子驾车的弊端,留意舟水之喻的道理,在车马还没跑尽时让它休息,在民力还没困竭时节省劳役。从前汉朝统一天下,到汉文帝时只有同姓诸侯,而贾谊还担忧说:‘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自己睡在上面,还说这是安全的。’如今贼寇还没消灭,猛将掌握兵权,约束他们就无法应对敌人,长久这样就难以传给后代,在圣明的时代,不致力于消除祸患,如果子孙不强劲,那将是国家的忧患。假使贾谊复活,他的忧虑一定比从前更深切。”但魏明帝都没有听从。

殿中监监督工程时,擅自逮捕了兰台令史,右仆射卫臻上奏要求查办。魏明帝下诏说:“宫殿没能建成,是我所关心的事,你却要追究这件事,为什么?”卫臻说:“古代制定禁止越权办事的法规,不是厌恶他们做事勤勉,实在是因为这样做益处小,危害大。臣每次考察这类事情,大多都是这样,如果又放纵他们,恐怕各部门将会竞相越权,最终导致朝廷纲纪衰败。”

尚书涿郡人孙礼坚决请求停止劳役,魏明帝下诏说:“敬纳直言。”却催促遣送百姓去做工;监督工程的人又上奏请求再留一个月,等工程有所成就再结束。孙礼直接到工地,不再重新上奏,声称诏书下令遣散百姓,魏明帝对他的做法感到惊奇,却没有责怪他。魏明帝虽然不能完全采用群臣的直谏之言,但都宽容地对待他们。

秋季,七月,洛阳崇华殿发生火灾。魏明帝问侍中兼太史令泰山人高堂隆:“这是什么灾祸的征兆?在礼仪上有没有祈祷消除灾祸的意义呢?”高堂隆回答说:“《易经·传》中说:‘君主不节俭,臣下不节制,灾祸之火就会烧毁他们的宫室。’又说:‘君主把楼台建得很高,上天就会降火灾为灾。’这是因为君主一心修饰宫室,不知道百姓已经贫困枯竭,所以上天用旱灾来回应,火灾就从高大的宫殿燃起。”魏明帝下诏问高堂隆:“我听说汉武帝时柏梁殿发生火灾,他就大规模修建宫殿来镇住灾祸,这有什么说法呢?”高堂隆回答说:“那是夷越之地的巫师所做的事,不是圣贤的明智教诲。《五行志》中说:‘柏梁殿发生火灾后,接着就有江充的巫蛊之祸。’就像《五行志》所说的,越地巫师建议修建的建章宫并没有镇住灾祸。现在应该遣散服劳役的百姓,宫室的建造务必节约俭省,清扫火灾烧毁的地方,不敢在那里再进行修建,那么象征吉祥的萐莆、嘉禾就一定会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如果耗尽百姓的力量和财物,就不是招来吉祥征兆、使远方之人归顺的办法。”

小主,

八月,庚午日,立皇子曹芳为齐王,曹询为秦王。魏明帝没有儿子,便收养这两个王作为自己的儿子,宫廷中的事情保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有人说:曹芳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

丁巳日,魏明帝返回洛阳。

魏明帝下诏重新修建崇华殿,并改名为九龙殿。引谷水穿过九龙殿前,修建玉井和彩绘栏杆,栏杆上雕刻蟾蜍吐水、神龙喷水的图案。另派博士扶风人马钧制作司南车,以及利用水力转动的各种杂技表演装置。陵霄阙开始建造时,有喜鹊在上面筑巢,魏明帝以此询问高堂隆,高堂隆回答说:“《诗经》中说:‘喜鹊筑好了巢,斑鸠却来居住。’现在修建宫室,建造陵霄阙,却有喜鹊在上面筑巢,这是宫殿还没建成,自身却不能居住的征兆。大概意思是说:‘宫殿没有建成,将会有其他姓氏的人来掌控它。’这是上天的告诫啊。天道没有亲疏,只帮助善良的人,太戊、武丁看到灾祸后感到恐惧,所以上天降下福运。现在如果停止各种劳役,增加德政,那么就可以在三王之外加上您,在五帝之外加上您,岂止是像商王太戊那样转祸为福呢!”魏明帝听后为之动容。

魏明帝性情严厉急躁,那些监督修建宫室而超过期限的人,魏明帝就亲自召见询问,可话还没说完,他们就已经被砍头。散骑常侍兼秘书监王肃上奏说:“现在宫室还没建成,参与修建的有三四万人。九龙殿可以使圣体安居,里面也足以安置六宫;只有泰极殿以前的部分,工程还很大。希望陛下选取那些领取口粮的士兵,不是急需的工程就不用他们,挑选其中身强力壮的,留下一万人,让他们一年更换一次。都知道休息替代有日子,那他们就没有不乐意去做事的,即使劳累也不会有怨言了。算起来一年有三百六十万工,也不算少了。应当一年完成的工程,允许用三年时间完成,遣散其余的人,让他们都去从事农业生产,这是长远之计啊。取信于百姓,是国家的大宝。以前陛下将要到洛阳,征发百姓修建营垒,有关部门命令营垒建成后就将他们遣散;营垒建成后,又贪图他们的劳力,不按时遣散。有关官员只图眼前的利益,不顾治理国家的根本。臣认为从今以后,如果再要役使百姓,应该明确命令,让他们一定按期遣散,以后有其他事情,宁可再征发,也不要失信。凡是陛下临时施行的刑罚,都是有罪的官吏、应该处死的人;然而百姓不知道,认为是仓促行事。所以希望陛下把他们交给司法官吏,公布他们的罪行,同样是处死,不要让杀戮玷污宫廷而被远近的人怀疑。况且人命至关重要,死了就难以复生,容易被杀,一旦气绝就不能再活过来,所以圣贤都重视人命。从前汉文帝想要杀死冲撞车驾的人,廷尉张释之说:‘在当时,陛下派人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不能有所偏斜。’臣认为这话说得非常不对,不是忠臣应该说的话。廷尉是天子的官吏,尚且不能失去公平,而天子自身反而可以迷惑失误吗!这是看重自己而轻视君主,是非常不忠的,不能不注意啊!”

中山恭王曹衮病重,命令属官说:“男子不能死在妇人手中,赶快及时建造东堂。”东堂建成后,他带病乘车前往居住。又命令世子说:“你从小就做君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辛苦,一定会因为骄奢而犯错。兄弟有不好的行为,应当亲自劝谏他们,若是劝谏不听,就流着泪开导他们,开导还不改,就告诉他们的母亲,要是还不改,就应当上奏朝廷,并辞去封国。与其因保持宠信而遭祸,不如在贫贱中保全自身。这说的也是大的罪恶,那些小的过错,应当替他们掩盖。”冬季,十月,己酉日,曹衮去世。

十一月,丁酉日,魏明帝前往许昌。

这一年,幽州刺史王雄派勇士韩龙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从此,鲜卑各部落离散,互相攻伐,强大的部落远远逃遁,弱小的请求归服,边境于是安定下来。

张掖郡柳谷口河水泛滥,有一块带图案的宝石显现出来,形状像灵龟,立在河的西岸,上面有七匹石马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牺牛、玉璜玉玦、八卦、星宿、彗星的图像,还有“大讨曹”的文字。魏明帝下诏将此事布告天下,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任县县令于绰带着诏书和宝石图案去询问巨鹿人张臶,张臶秘密对於绰说:“神灵能预知未来,不追溯过去,吉祥的征兆先出现,然后兴衰就会随之而来。如今汉朝早已灭亡,魏国已经取代了它,哪里有追溯已灭亡的王朝而出现吉祥征兆的呢!这块石头,是当今的变异,也是将来的符瑞啊。”

魏明帝派人到吴国用马匹交换珠玑、翡翠、玳瑁,吴主孙权说:“这些都是我不用的东西,却能换来马匹,我有什么可吝惜的呢。”于是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了魏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