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6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春季,吴国人铸造大钱,一枚当五百枚小钱。
三月,吴国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张昭容貌庄重严肃,有威严,从吴主到满朝大臣,全国上下都敬畏他。
夏季四月,汉主刘禅到了湔水,登上观阪,观看汶水的流向,过了十天才返回。
武都氐王符健向蜀汉请求投降;他的弟弟不同意,率领四百户人家投降了魏国。
五月乙卯日,乐平定侯董昭去世。
冬季十月己卯日,魏明帝返回洛阳宫。
甲申日,有彗星出现在心宿,又有彗星出现在东方。高堂隆上奏说:“凡是帝王迁都或者建立城邑,都要先确定天地、社稷的神位,恭敬地供奉它们。将要营造宫室,就先建宗庙,其次是马厩仓库,最后才是居住的房屋。如今圜丘、方泽、南北郊、明堂、社稷的神位还没确定,宗庙的制度也不符合礼仪,却极力修饰居住的宫室,使士民失去本业,外面的人都说‘宫中的用度与军队、国家的费用几乎相等’,百姓无法忍受,都心怀怨恨愤怒。《尚书》说:‘上天的视听,来自百姓的视听;上天的赏罚,来自百姓的赏罚。’这是说上天的赏罚,随着百姓的言论,顺应百姓的心意。用柞木做椽子、宫室简陋,是唐尧、虞舜、大禹能留下崇高风范的原因;修建玉台、琼室,是夏桀、商纣冒犯上天的原因。如今宫室过于华丽,彗星明显出现,这是上天像慈父一样发出的恳切训诫。应当奉行孝子恭敬惶恐的礼仪,不应忽视,以免加重上天的愤怒。”高堂隆多次恳切劝谏,搞得魏明帝很不高兴。侍中卢毓进言说:“臣听说君主贤明,臣子就正直,古代的圣王唯恐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这正是臣等比不上高堂隆的地方。”魏明帝的不满这才得以消解。卢毓是卢植的儿子。
十二月癸巳日,颍阴靖侯陈群去世。陈群前后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每次上奏密封的奏章,总是削去草稿,当时的人以及他的子弟都不知道内容。议论的人有的讥讽陈群在位时拱手沉默无所作为;正始年间,朝廷下诏编撰群臣的上书,编成《名臣奏议》,朝中官员才看到陈群的劝谏事迹,都感叹不已。
袁宏评论说:有人说:“少府杨阜难道不是忠臣吗!看到君主的过错就愤怒地指责,和别人说话没有不说的。”回答说:“仁者爱人,把爱施加给君主叫做忠,施加给父母叫做孝。如今作为臣子,看到君主偏离正道,直接指责他的过错并宣扬他的恶行,可以说是正直的人,却算不上忠臣。司空陈群就不是这样,整天谈论,从未说过君主的过错;上书几十次,外面的人都不知道。君子认为陈群在这方面是长者啊。”
乙未日,魏明帝前往许昌。
随后,魏明帝下诏让公卿各自举荐一名才德兼备的人,司马懿推荐兖州刺史太原人王昶应选。王昶为人谨慎敦厚,给他兄长的儿子取名为默、沈,给儿子取名为浑、深,并写信告诫他们说:“我用这四个字取名,是想让你们顾名思义,不敢违背。事物速成则速亡,晚成而能善终,早晨开花的草,傍晚就凋零了,松柏的茂盛,严寒也不会衰败,因此君子以阙党童子的急躁为戒。能以屈为伸,以让为得,以弱为强,很少有不能成功的。毁誉,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关键。孔子说:‘我对于别人,不随意诋毁或赞誉。’以圣人的品德尚且如此,何况平庸之辈,怎能轻易诋毁或赞誉呢!有人诋毁自己,应当退而反省自身。如果自己有可被诋毁的行为,那么别人的话就是恰当的;如果自己没有可被诋毁的行为,那么别人的话就是虚妄的。恰当就不要怨恨别人,虚妄就不会危害自身,又何必报复呢!谚语说:‘御寒不如厚皮衣,止谤不如修自身。’这话确实可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