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淮南三叛与蜀汉北伐

春季,正月,有两条黄龙出现在宁陵的井中。在此之前,顿丘、冠军、阳夏的井中多次有龙出现,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魏帝说:“龙,象征着君主的德行,现在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却多次屈居在井中,这不是好兆头。”于是创作《潜龙诗》来自我讽喻,司马昭看到后很厌恶他。

夏季,六月,魏国京陵穆侯王昶去世。

这时,汉主刘禅封他的儿子刘谌为北地王,刘恂为新兴王,刘虔为上党王。尚书令陈祗凭借机巧谄媚得到汉主的宠爱,姜维虽然职位在陈祗之上,但经常率领军队在外,很少参与朝政,因此权力不如陈祗。秋季,八月丙子日,陈祗去世;汉主任命仆射义阳人董厥为尚书令,尚书诸葛瞻为仆射。

冬季,十一月,车骑将军孙壹被婢女杀害。

这一年,魏国任命王基为征南将军,让他都督荆州诸军事。

公元260年

春季,正月初一,发生了日食。

夏季,四月,魏国诏令有关部门遵照以前的命令,再次晋升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授九锡。

此时,魏帝曹髦见自己的威势权力日益丧失,忍不住心中的愤怒。五月己丑日,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天要和你们一起亲自出兵讨伐他。”王经说:“从前鲁昭公不能容忍季氏,结果失败出逃,最终失去了国家,被天下人耻笑。如今国家权力都掌握在司马昭手中,时间已经很久了。朝廷内外都为他效命,不顾顺逆的道理,这不是一天形成的。况且宫中护卫空虚,兵力薄弱,陛下凭借什么呢?一旦这样做,恐怕是想除病却反而加重病情啊!祸患实在难以预料,应该慎重考虑。”魏帝于是从怀中掏出黄素诏书扔在地上说:“行动已经决定了!即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未必会死呢!”于是进宫禀告太后。王沈、王业跑出去告诉司马昭,呼喊王经想和他一起去,王经不肯。魏帝于是拔剑登上车辇,率领宫中宿卫、奴仆和侍从呼喊着出宫。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在东止车门遇到魏帝,魏帝身边的人呵斥他,司马伷的部下四散奔逃。中护军贾充从外面进来,在南阙下与魏帝交战,魏帝亲自挥剑拼杀。贾充的部下想后退,骑督成倅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事情紧急,该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着你们,正是为了今天。今天的事,不用问!”成济立刻抽出长戈上前刺杀魏帝,魏帝最终死在车下。司马昭听说后,心中大惊,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马孚跑过去,把魏帝的头枕在自己腿上痛哭,十分哀伤,说:“杀陛下的人,是我的罪过啊!”

随后,司马昭进入殿中,召集群臣商议。尚书左仆射陈泰不来,司马昭让他的舅舅尚书荀顗去召他,陈泰说:“世上的人评论我和舅舅相当,现在看来舅舅不如我啊。”内外子弟都来逼迫他,陈泰这才进宫,见到司马昭,神情悲痛欲绝。司马昭也对着他流泪说:“玄伯(陈泰字),你说我该怎么办?”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或许可以稍稍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过了很久才说:“你再想想别的办法吧。”陈泰说:“我只能想到这个,想不出别的。”司马昭于是不再说话。荀顗是荀彧的儿子。

接着,太后下令,列举了高贵乡公曹髦的罪状,并把他废为庶人,用百姓的礼节安葬了他。同时下令逮捕王经和他的家属,交付廷尉处置。王经向母亲谢罪,母亲脸色不变,笑着回答说:“人谁能不死,只怕死得不得其所。我们母子一起死,有什么可遗憾的!”到被诛杀时,王经的旧部下向雄痛哭,哀伤感动了整个街市。王沈因功被封为安平侯。庚寅日,太傅司马孚等人上奏,请求用王侯的礼节安葬高贵乡公,太后同意了。派中护军司马炎到邺城迎接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作为明帝的后嗣。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辛卯日,公卿们上奏太后,请求从今以后太后的命令都称为“诏制”。

癸卯日,司马昭坚决辞让相国、晋公、九锡的任命,太后下诏同意。

戊申日,司马昭上奏说:“成济兄弟大逆不道。”于是诛灭了他们的家族。

六月癸丑日,太后下诏让常道乡公改名为曹奂。甲寅日,常道乡公进入洛阳,当天即位为皇帝,时年十五岁,大赦天下,改年号。

丙辰日,诏令像以前一样晋升司马昭的爵位和九锡,司马昭坚决辞让,于是作罢。

癸亥日,魏国任命尚书左仆射王观为司空。

吴国都尉严密建议修建浦里塘,群臣都认为很困难;只有卫将军陈留人濮阳兴认为可以建成,于是征调军民去修建,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士兵大多死亡,百姓十分愁苦怨恨。

会稽郡有谣言说孙亮会回来再当皇帝,而孙亮的宫女告发孙亮让巫师祈祷,有恶毒的言辞,有关部门上报给吴主。吴主得知消息后,便把孙亮废为候官侯,并遣送他去封国;孙亮最终自杀,押送的人都被治罪。冬季,十月,魏国阳乡肃侯王观去世。

十一月,诏令尊崇燕王,用特殊的礼节对待他。

十二月甲午日,魏国任命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

尚书王沈担任豫州刺史。刚到任时,就下令告知所属各城的官吏和百姓:“如果有能陈述地方长官好坏,诉说百姓疾苦的,就赏给五百斛谷。如果能议论刺史的得失、朝政的宽严的,就赏给一千斛谷。”主簿陈廞、褚?进见说:“您的命令想听取直言,用奖赏来鼓励。我们担心正直的人可能会怕受赏而不说话,贪婪愚昧的人会贪图利益而胡乱举报。如果意见不合适,奖赏却不兑现,那么远方的人不知道对错所在,只看到意见不被采用,会认为命令只是摆设而不执行。我们认为告知下属的事可以稍等一下。”王沈又下令说:“在上的人兴办有益的事,在下的人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是君子的操守,有什么不能说的呢!”褚?又进言说:“尧、舜、周公之所以能得到忠诚的谏言,是因为他们的真诚之心很显着。冰和炭不说话,但冷和热的本质自然分明,这是因为它们有实在的属性。如果喜好忠诚正直像冰炭的本性一样自然,那么正直的言论不用求就会自然到来。如果德行比不上唐尧、虞舜,明智比不上周公,实在不能和冰炭相比,那么即使悬重赏,忠谏的话也未必能得到。”王沈于是停止了这件事。

公元261年

春季,三月,襄阳太守胡烈上表说:“吴将邓由、李光等十八个营垒共同谋划归顺,派使者送来人质,想让郡里的军队到长江边去迎接他们。”诏令王基部署各军直接前往沮水迎接。并说:“如果邓由等人按时到达,就应当借此机会震动江东。”王基通过驿站快马给司马昭送信,分析邓由等人有可疑之处,“应当先澄清情况,不宜立刻发动大军深入接应他们。”又说:“夷陵东西两边的道路都艰险狭窄,竹木茂密,一旦遇到要害之处,连弓弩马匹都无法展开。如今正是筋骨乏力的季节,雨水又刚刚降下,废弃繁忙的农耕事务,去求取难以确定的利益,这是危险的事情。姜维进军上邽,文钦占据寿春,都是因为深入敌境追求利益而导致覆灭,这是近期的借鉴和警戒。自从嘉平年间以来,多次发生内乱,当前最应该做的,就是致力于安定国家,安抚上下,努力农耕、重视根本,安抚百姓,不宜调动众人去追求外部利益。”司马昭接连收到王基的书信,心中犹豫不决,便命令已经上路的各军暂且停留在所在之处,等候调度。王基又给司马昭写信说:“从前汉高祖采纳郦食其的建议,想分封六国后裔,后来醒悟到张良的谋略,便赶紧销毁了印信。我的谋划思虑浅薄短促,确实比不上留侯张良,也担心襄阳会出现像郦食其那样的错误。”司马昭于是停止进兵,回信给王基说:“大凡处理事情的人,大多会委曲顺从,很少能坚定地共同穷尽事理真相,我确实被你的忠诚友爱所感动,每次看到你的规劝指示,都会依照你的来意行事,已经解除了军事戒备。”不久,邓由等人果然没有投降。胡烈是胡奋的弟弟。

秋季,八月甲寅日,魏国又命令司马昭像以前那样晋升爵位,司马昭不接受。

冬季,十月,汉主刘禅任命董厥为辅国大将军,诸葛瞻为都护、卫将军,让他们共同处理尚书事务,任命侍中樊建为尚书令。当时中常侍黄皓专权,董厥、诸葛瞻都不能纠正他的错误,士大夫大多依附黄皓,只有樊建不与黄皓往来。秘书令郤正在宫内任职很久了,与黄皓的住处相邻,两人相处了三十多年,他淡泊自守,以读书自娱,既不被黄皓喜爱,也不被黄皓憎恶,所以官职不过六百石,却也没有遭受祸患。汉主的弟弟甘陵王刘永憎恶黄皓,黄皓诬陷他,使他十年不能朝见汉主。这时,吴主派五官中郎将薛珝出使蜀汉,回来后,吴主问蜀汉政治的得失,薛珝回答说:“君主昏暗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臣下安身自保以求得免罪,进入他们的朝廷听不到直言,经过他们的田野看到百姓都面有菜色。我听说燕雀在堂上筑巢,母子相互嬉戏,自以为非常安全,一旦屋梁失火,燕雀却还安然不知灾祸将要来临,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薛珝是薛综的儿子。

这一年,鲜卑索头部大人拓跋力微,开始派他的儿子沙漠汗入朝进贡,趁机留下作为人质。拓跋力微的祖先世代居住在北方荒野之地,从来不与南方中原交往。到可汗拓跋毛时,势力才开始变得强大,统辖三十六个国家,九十九个大姓。后来过了五世到可汗拓跋推寅时,向南迁移到水草丰美的大泽。又过了七世到可汗拓跋邻时,派他的七个兄弟以及族人乙旃氏、车惃氏分别统领部众,分为十个部族。拓跋邻年老后,把职位传给儿子拓跋诘汾,让他向南迁移,于是居住在匈奴的旧地。拓跋诘汾去世后,拓跋力微继位,又迁徙到定襄的盛乐,部众逐渐强盛,各个部族都畏惧服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