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帝命令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人重新修订法律条文,对旧律多有增减,共制定三百九十一条。
北魏太子拓跋晃监理国事时,很信任身边的人,又经营田园,收取利润。高允劝谏说:“天地无私,所以能覆盖、承载万物;君主无私,所以能包容、养育百姓。如今殿下是国家的继承人,天下人都以您为榜样,您却经营私人田产,畜养鸡狗,甚至在集市上摆摊贩卖,与百姓争夺利益;非议的声音四处传播,无法挽回。天下本就是殿下的天下,您拥有四海之内的财富,想要什么没有,为何要和小商贩争夺这微小的利益呢!从前虢国将要灭亡时,神灵赐给它土地;汉灵帝私自设立府库藏钱,都招致了国家颠覆的灾祸;过去的教训如此明确,实在令人畏惧。周武王亲近虢叔、召公、齐太公、华公等贤臣,所以能统一天下;商纣王任用飞廉、恶来等奸臣,所以丧失了国家。如今东宫有才能的人不少,但近来侍奉在您身边的人,恐怕不是朝中选拔的贤才。希望殿下斥退奸邪小人,亲近忠诚贤良,将名下的田园分给贫苦百姓,贩卖的物品及时收存或散发;这样一来,美好的名声会日益传播,非议之声就能消除了。”拓跋晃没有听从。
太子拓跋晃处理政务精明细致,但中常侍宗爱生性阴险残暴,多有违法之举,拓跋晃很厌恶他。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受太子宠信,颇有权势,都与宗爱不和。宗爱担心被仇尼道盛等人揭发罪状,于是诬告他们有罪,北魏皇帝大怒,将仇尼道盛等人在京城街市上斩首,东宫官员大多受牵连被处死,皇帝的怒气非常大。
六月十五日,太子拓跋晃因忧虑而去世。六月十九日,将拓跋晃安葬在金陵,谥号为景穆。后来北魏皇帝逐渐知道太子无罪,非常后悔。
秋季,七月初五,北魏皇帝前往阴山。
青、冀二州刺史萧斌派遣振武将军刘武之等人攻打司马顺则、司马百年,将二人全部斩杀。七月十一日,梁邹城平定。
此时,萧斌、王玄谟都因之前作战败退被免官,宋文帝问沈庆之:“萧斌想杀王玄谟,你却阻止了他,为什么?”沈庆之回答:“各位将领战败逃亡,没有不害怕获罪的;如果他们主动回来却被处死,将领们会逃散殆尽,所以我阻止了萧斌。”
九月十二日,北魏皇帝返回平城;冬季,十月初十,又前往阴山。
这时,宋文帝派遣使者出使北魏,北魏派遣殿中将军郎法佑前来南朝修复友好关系。
十月十九日,北魏上党靖王长孙道生去世。
十二月二十八日,北魏皇帝封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为高阳王;不久又因拓跋濬是皇孙,属嫡传后代,不应封为藩王,于是取消封号。当时拓跋濬四岁,聪明过人,北魏皇帝很宠爱他,常把他带在身边。将秦王拓跋翰改封为东平王,燕王拓跋谭改封为临淮王,楚王拓跋建改封为广阳王,吴王拓跋余改封为南安王。
这时,宋文帝派沈庆之将彭城的几千家流民迁徙到瓜步,派征北参军程天祚将江西的几千家流民迁徙到姑孰。
随后,宋文帝任命吏部郎王僧绰为侍中,王僧绰是王昙首的儿子,幼年时就有成就大事的气度,众人都认为他是治国的人才。他喜好学习,善于思考,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娶宋文帝的女儿东阳献公主为妻。在吏部任职时,他了解人才的优劣,举荐选拔的官员都很称职。等到担任侍中时,他年仅二十九岁,性情沉稳,有器量,不因为自己有才能而轻视他人。
宋文帝很关心身后之事,认为王僧绰年轻有为,想把大事托付给他,朝廷政事无论大小,都让他参与商议。宋文帝最初亲理朝政时,信任重用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后来又信任范晔、沈演之、庾炳之;最后则是江湛、徐湛之、何瑀之和王僧绰,共十二人。
这时,康和到北魏朝见,北魏皇帝用优厚的礼仪接待他。
到了公元452年(元嘉二十九年)春季正月,北魏此前在中山俘获的五千多家南朝百姓谋划叛乱,州府军队讨伐并诛杀了他们。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因与叛乱者通谋,被赐死。
这时,北魏世祖拓跋焘对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哀悼之情始终不减,中常侍宗爱害怕自己被处死,二月初五,便弑杀了世祖。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人隐瞒丧事不对外公布。兰延、和疋认为皇孙拓跋濬年幼,想拥立年长的君主,便征召秦王拓跋翰,将他安置在秘密房间;薛提则认为拓跋濬是嫡皇孙,不可废黜。几人商议许久仍未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宗爱得知后,因自己曾得罪景穆太子,且一向厌恶秦王拓跋翰,而且自己与南安王拓跋余关系交好,便秘密从皇宫便门迎拓跋余进入禁宫,假传赫连皇后的命令召见兰延等人。兰延等人因宗爱出身低贱,没产生怀疑,都跟随他入宫。宗爱预先让三十名宦官手持兵器在禁宫埋伏,兰延等人入宫后,被逐个逮捕捆绑并斩首;又在永巷杀死秦王拓跋翰,拥立拓跋余为帝。随后,北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承平,尊赫连皇后为皇太后,任命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
二月二十一日,南朝宋立皇子刘休仁为建安王。
三月十三日,北魏将太武皇帝拓跋焘安葬在金陵,庙号世祖。
宋文帝刘义隆听说北魏世祖去世,便开始重新谋划北伐,鲁爽等人也再次劝说他。文帝向群臣征询意见,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淮水、泗水流域的几个州伤痕尚未恢复,不应轻易行动。”文帝不听。何偃是何尚之的儿子。
夏季,五月十九日,宋文帝下诏说:“残暴的胡虏凶恶至极,自古以来便如此;如今不用我们动用武力,他们已遭上天诛杀。拯救百姓、扫除污秽,现在正是时机。可下令骠骑将军、司空二府,各自部署所属军队,东西呼应。对归降并建立功勋的人,依据功劳给予奖赏。”
于是派遣抚军将军萧思话统领冀州刺史张永等人进军碻磝,鲁爽、鲁秀、程天祚率领荆州四万精兵出兵许昌、洛阳,雍州刺史臧质率领部众奔赴潼关。张永是张茂度的儿子。沈庆之坚决劝谏反对北伐,文帝因他持不同意见,就不让他随军出征。
此时,青州刺史刘兴祖上疏,他认为:“黄河以南地区因饥荒粮食匮乏,野外没有可劫掠的物资;倘若胡虏各城坚守,不是十天一个月能攻克的。大军滞留,运输粮草的负担会很重;应抓住时机乘势行动,事情贵在迅速。如今胡虏君主刚死,又临近暑季,其国内猜疑纷扰,无暇远征。我认为应长驱直入中山,占据那里的险要关口。冀州以北地区,百姓生活尚算富足,加上麦子即将成熟,依靠当地物资供应会很容易,向往正义的人,一定会响应我们。若中原震动,黄河以南地区自然会崩溃瓦解。
我请求率领青州、冀州七千士兵,派将领统领,直插胡虏心腹之地。如果前锋获胜,张永及黄河以南的各路军队应立即渡过黄河,使声威与实力同时彰显,同时设立地方长官,安抚刚归附的百姓,向西据守太行山,向北封锁军都关,根据事态发展调遣军队,依据情况授予官职,百姓因畏惧威严、欣喜恩宠,定会全心归附。若能成功,统一北方指日可待;若不能获胜,也不会造成大的损失。现在已督促军队整装待发,等候陛下的诏令。”
文帝的意图只在于收复黄河以南地区,所以没有采纳刘兴祖的建议。文帝又派员外散骑侍郎琅邪人徐爰随军前往碻磝,负责传达朝廷旨意、授予将领们作战策略,遇事临时宣布。
此时,尚书令何尚之因年老请求退休,退居方山。议论的人都认为何尚之不会坚守退隐的志向。不久后,朝廷多次下诏书敦促劝谕,六月初一,何尚之重新出来任职。御史中丞袁涉收录自古以来有隐居事迹却不留姓名的人,编撰成《真隐传》,以此讥讽何尚之。
秋季,七月,张永等人抵达碻磝,领兵包围城池。
七月十六日,南朝宋将汝阳王刘浑改封为武昌王,淮阳王刘彧改封为湘东王。
起初,潘淑妃生下始兴王刘濬,元皇后(袁齐妫)生性好妒,因潘淑妃受文帝宠爱,怨恨交加而去世,此后潘淑妃专掌后宫事务。因此太子刘劭十分厌恶潘淑妃和刘濬。刘濬害怕日后遭祸,便刻意讨好刘劭,刘劭也逐渐与他亲近。
吴兴女巫严道育,自称能不吃粮食、服食丹药,还能驱使鬼神;她通过东阳公主(文帝之女)的婢女王鹦鹉出入公主府。严道育对东阳公主说:“神灵将会赐符节给公主。”公主夜里睡觉时,看见一道流光像萤火虫一样,飞进书箱,打开一看,得到两颗青珠;从此公主与刘劭、刘濬都对严道育深信不疑。
刘劭、刘濬都有很多过失,多次被文帝责备;他们让严道育向神灵祈祷,想让自己的过失不被文帝知晓。严道育说:“我已向上天陈情请求,一定不会泄露。”刘劭等人恭敬地侍奉她,称她为“天师”。后来,三人便与严道育、王鹦鹉及东阳公主的家奴陈天与、黄门陈庆国一起施行巫蛊之术,用玉石雕刻成文帝的形象,埋在含章殿前;刘劭还提拔陈天与为队主。
东阳公主去世后,王鹦鹉按惯例应出嫁,刘劭、刘濬担心巫蛊之事泄露,刘濬的府中僚属吴兴人沈怀远,一向受刘濬厚待,便将王鹦鹉嫁给沈怀远做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