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斗般大惊:“父亲!梅里虽兵力空虚,然城防坚固,三千人如何能下?此去千里,若被发觉……”
子文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此非为破城,乃为‘攻其必救’!吴国精锐尽在此地,国内必然震动。阖闾闻讯,必无心恋战,急于回援。届时,孙武纵有通天之能,军心一乱,亦难挽回。此乃‘金蝉脱壳’,迫其自败之策!你此行,九死一生,可敢往?”
斗般看着父亲毅然的神色,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孩儿愿往!必不辱命!”
几乎在子文定下奇袭梅里之计的同时,一队风尘仆仆的越国使者,悄然进入了楚国郢都。他们并非前往驿馆,而是秘密拜会了楚国的另一位实权人物——司马子玉。
越使献上了勾践的亲笔信和大量的珍宝。信中,勾践极尽谦卑,称对吴国的暴虐早已忍无可忍,愿为“天朝上国”内应,提供吴国国内虚实、兵力布防等情报,并在“适当之时”,起兵响应楚国,共击吴国。
子玉刚刚经历硖石口之败,对孙武和吴国恨之入骨,一心寻求报复。见到越国主动投诚,虽心存疑虑,但巨大的诱惑摆在面前,不由得怦然心动。若能联合越国,内外夹击,何愁吴国不灭?
“越王诚意,本司马已知。”子玉收下礼物,对越使道,“回去告诉越王,若他真能助我大楚灭吴,将来江淮之地,必有越国一席!”
他并未将此事立即禀报楚王或子文,而是打算将此作为自己立功,甚至取代子文地位的重要筹码。一条隐秘的、连接楚越的阴谋纽带,就此悄然结成。
淮水决战一触即发,晋国权力天平因狐偃之死而剧烈摇摆,楚军行险奇袭,越国暗通款曲……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将无数人的命运卷入其中,推向未知的彼岸。将星的陨落,或许正预示着,一个更加混乱、也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