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权臣的阴影(公元前622年 夏)

绛都的血腥气息随着夏日的热风渐渐淡去,但那一场未遂政变所带来的创伤与恐惧,已深深烙印在晋国的肌理之中。赵盾以铁腕与鲜血浇铸出的权威,如今已无人能撼动。然而,绝对的权力之下,是愈发沉重的孤独与无处不在的潜在危机。晋国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在其冷酷的执掌者驱动下,开始将内部斗争释放出的恐怖能量,转向外部,试图以新的征服来掩盖内部的裂痕与虚弱。

朝堂之上,再无杂音。赵盾端坐于百官之首,其目光所及,众臣皆俯首低眉。他的声音平静而冰冷,却带着决定一切的重量。

“国内宵小已然肃清,然秦楚环伺之患未除。”赵盾缓缓开口,目光扫过悬挂的巨幅疆域图,最终定格在西面,“秦国,蕞尔小邦,屡犯我境,袭扰河西,此仇不可不报。今其以为我内乱方息,必然松懈。我意,乘此良机,举兵西征,一举踏平雍都,永绝西顾之忧!”

此番言论,可谓石破天惊。主动出击,深入秦国腹地,这在晋楚争霸的大背景下,实属冒险之举。然而,殿内一片寂静,无人敢出言反驳。连年迈的栾枝,也只是眉头微蹙,并未出声。

唯有赵盾的心腹,司马上军佐荀林父(假定人物,此时开始登上核心舞台)出列,谨慎言道:“司寇英明!西征秦国,确可扬我国威,震慑宵小。然,秦国地处西陲,山河险固,穆公亦非庸主。我军若倾力西向,南线楚军、东南吴越动向,不可不防。需有万全之策。”

赵盾微微颔首,对荀林父的补充表示认可:“林父所虑甚是。西征之事,非旦夕可成。今岁之要,在于‘慑’与‘探’。命赵穿,统‘猎骑’及河西守军,加大对秦国边境的压迫与袭扰,焚其麦田,毁其村邑,使其不得安宁,疲于应付。同时,广派细作,深入秦境,绘制山川险要,查其兵力布防,笼络其失意贵族。待时机成熟,再以雷霆万钧之势,犁庭扫穴!”

他的策略清晰而冷酷:通过持续不断的边境摩擦和情报渗透,削弱秦国,麻痹楚国,为最终的致命一击做准备。这既是军事行动,也是将国内视线转向外部的政治需要。

“至于南线,”赵盾目光转向栾枝,“栾老将军还需辛苦,继续坚守。楚国内部,子文与子玉相争正酣,暂无大举北犯之力。然,需严防其小股部队渗透。”

“老臣遵命。”栾枝沉声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深知,赵盾的西进策略,意味着南线将继续维持守势,承受楚军的持续压力,而获得的资源支持将更为有限。

西征之策,就此定下。晋国的战争车轮,开始朝着西方隆隆转动。

秦国雍都,秦穆公很快便感受到了来自晋国西线日益增强的压力。赵穿的“猎骑”行动愈发猖獗,河西之地烽烟再起,边境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来。

“赵盾刚平定内乱,便迫不及待对我用兵,其心可诛!”秦穆公面色阴沉。王官之败记忆犹新,如今晋军虽经内耗,但赵盾整合内部后,其爆发出的攻击性似乎更胜往昔。

大夫繇余分析道:“君上,赵盾此乃以攻代守,借外战稳固内权。其主力未动,仅以赵穿偏师扰我,意在疲我、探我。我军若反应过激,倾力与之边境纠缠,则正中其下怀,耗损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