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血沃河西,风起叶邑(公元前622年 深秋)

伍子胥补充道:“然,仍需等待。需待楚晋两军正式接战,纠缠难解之际,我再发兵,方可令子玉首尾不能相顾。目前,应做最后准备:集结所有舟师于太湖,步卒向边境移动,囤积粮草于巢城(吴楚边境重镇)。同时,可派小股精锐,化装成山匪或越人,袭扰楚国东南边境,进一步制造混乱,试探其防御反应。”

阖闾强压下立刻出兵的冲动,沉声道:“便依二位之策!传令全国,秣马厉兵,静待良机!寡人要亲征楚国,以报先王之仇,成就吴国霸业!”

吴国这台为战争而生的机器,开始进行最后的预热,锋利的吴钩,即将出鞘。

越国会稽山阴深处,一处隐秘的溪谷。越太子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正在巡视新练的“水鬼”。

“晋国败了,楚国动了,吴国也要动了。”勾践看着在冰冷溪水中矫健潜行的士卒,语气平淡无波,“天下这盘棋,终于要乱了。”

文种低声道:“太子,吴国若大举攻楚,国内必然空虚。此乃我越国千载难逢之机。”

范蠡却更为谨慎:“机会确在眼前,然风险亦巨。吴国阖闾、孙武皆非庸才,必有后手。且我越国力未充,若一击不中,恐招致灭顶之灾。臣以为,仍需隐忍,待吴楚战至焦灼,吴国无暇南顾之时,再伺机而动,方为万全。”

勾践默默点头,目光幽深如潭:“范大夫所言甚是。机会,只会留给活得足够久的人。告诉监国那位,父王病重,我忧心如焚,欲广求名医良药,需大量珍宝财物,请吴王恩准加大今年贡赋额度。”他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我们要让吴人觉得,越国已被压榨得只剩最后一口气,毫无威胁可言。”

在绝对的弱小时,将自身的贪婪和虚弱暴露给对方,有时是最好的保护色。勾践深谙此道。

晋国太史董狐,在竹简上刻下了沉重的一笔:“秋,晋赵穿帅师与秦师战于彭衙,败绩,穿死之。秦人枭其首。楚令尹子玉大举北侵。晋司寇盾将中军出。”

他没有评论赵穿之败是否源于赵盾的纵容,也没有预测赵盾亲征的胜负。他只是记录,将惊雷与暗流,血火与权谋,一并凝于冰冷的刀笔之下。

历史的洪流,在河西的鲜血和叶邑的狂风中,陡然加速,冲向那个名为“邲”的未知之地,冲向即将被吴钩撕裂的荆楚腹地,也冲向隐藏在东南海隅的毒刃锋芒。所有人的命运,都在这愈发急促的鼓点中,变得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