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潜龙在渊 (公元前582年 春)

文蠡连忙还礼:“不敢当范子亲迎。外臣奉我王之命,特来拜会范子,并……领取物资,以解燃眉之急。”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屈辱。昔日越国上大夫,如今却要跨海来向一个“退隐”之人乞援。

范蠡仿佛没有察觉,笑道:“物资已备妥,文大夫不必心急。且随我入内歇息,容范某略尽地主之谊,也好详细了解江东战况,看看日后,还能为大王做些什么。”

接风宴设在一处临海的轩厅,酒菜虽不奢华,却极为精致,多是海产与时蔬,别具风味。席间,范蠡并未过多谈及物资,反而详细询问起越国如今的兵力、粮储、民心,以及楚军在江东的具体部署、子反的用兵特点等等。

文蠡起初还有些戒备,但在范蠡循循善诱下,加之几杯醇酒下肚,渐渐打开了话匣子。他描述了去岁反击失败的惨状,诉说了越国如今壮丁稀缺、民生凋敝的困境,也表达了对勾践固执复仇、近乎疯狂状态的担忧,更提到了楚国援军抵达后,江东局势愈发严峻。

“范子,”文蠡带着几分醉意,恳切道,“您与文种大夫,皆是我越国再造之功臣。如今文大夫在朝,勉力支撑,然大王……唉!若范子能念在旧情,重返越国,主持大局,我越国或还有一线生机啊!”

范蠡闻言,放下酒杯,脸上温和的笑容依旧,眼神却深邃如海:“文大夫此言差矣。范某乃闲云野鹤,早已不问政事。如今相助大王,不过是念及昔日君臣一场,略尽绵力罢了。越国之事,自有大王与文种大夫运筹帷幄。范某在此,能为大王提供些许钱粮物资,探听四方消息,或许比回到那漩涡中心,更能发挥作用。”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不过,听文大夫所言,江东局势确实不容乐观。楚国势大,子反乃沙场老将,硬拼绝非良策。大王还需隐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批物资,文大夫可尽快运回,以解眼下之困。日后若有所需,可再派人来此。”

宴会结束后,范蠡命人带领文蠡等人去休息。他自己则独自登上岛内最高的观星台,凭栏远眺西方大陆的方向。

弟子悄声来到他身后:“先生,越国形势如此危急,我们是否要加大援助力度?”

范蠡摇了摇头,夜风吹拂着他的长须:“不,恰恰相反。勾践已近疯狂,过多的援助只会让他更快地耗尽越国最后的元气。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保持‘不死’,却又无法‘速胜’,如同用一根骨头吊着一头饿狼,让他与楚国这只猛虎持续撕咬。”

“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

范蠡沉默片刻,缓缓道:“文蠡透露,楚国得到了增援。这说明楚王已决心在江东取得突破。我们必须为越国可能的失败,做好准备。”他眼中闪烁着计算的光芒,“让我们在齐国的人,加大活动力度。齐楚边境,该有一场‘真正’的冲突了。另外,派往北方草原的商队,一旦返回,立刻带来见我。或许,该是时候,让草原上的狼群,闻一闻中原的血腥味了。”

潜龙在渊,或跃或惕。新绛的赵朔在蛰伏中砺剑,郢都的楚王在庙算中定策,而海岛的范蠡,则在平静的表象下,悄然布下了影响天下格局的又一颗棋子。春天的气息中,已然混入了铁锈与鲜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