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伤: 不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
禽: 通“擒”,俘虏。
二毛: 头发花白,指老年人。
10. 不以阻隘: 不靠险要之地(来取胜)。
11. 亡国之余: 宋国是商朝的后裔,商朝已被周朝所灭,故宋襄公自称“亡国之余”,是自谦之词。
12. 不鼓不成列: 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型的敌人。
13. 子鱼: 宋国司马,即前文进言的将领,公孙固。
14. 勍敌: 强敌。
15. 胡耇: 年纪非常大的人。
16. 鼓儳: 攻击阵型不整的军队。
翻译: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季,十一月,己巳日,初一,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泓水边作战。宋军已经摆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还没有完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后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攻击。宋襄公说:“还不行。”等楚军完全布好阵势后,宋军才发动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护卫官全部阵亡。
宋国的百姓都归罪于宋襄公。宋襄公却说:“有德行的人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老人。古代用兵之道,不依靠险要的地形取胜。我虽然是亡国之君的后代,也绝不会去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评论)说:“国君不懂得战争。强大的敌人,因为地形险要而无法布阵,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利用地形阻截并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即使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况且现在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遇到年纪很大的老人,能俘虏就抓回来,何况是头发花白的人?教育士兵认识耻辱、教导他们作战,就是为了杀伤敌人。敌人受伤而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攻击?如果怜悯不再伤害他们,那当初就不如不伤害他们;如果怜悯头发花白的老人,那就不如直接投降算了。军队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来作战,锣鼓号令是用来鼓舞士气的。既然要利用有利时机,那么在险要处攻击敌人是完全可以的;既然鼓声是为了鼓舞士气,那么攻击阵型不整的敌人也是完全可以的。”
二、 故事背景与现实意义
1. 故事背景:
这是着名的“泓水之战” 。宋襄公企图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南方强大的楚国争霸。两军在泓水相遇。宋军本处于绝对有利的地形和时机,但宋襄公固守所谓的“古代仁义兵法”,两次拒绝子鱼的正确建议,错失战机,最终导致惨败,本人也因伤次年而死。此战标志着宋国霸业的终结,也充分暴露了迂腐的“仁义”在残酷战争中的不合时宜。
2. 现实意义:
“爱其二毛”以及宋襄公在此战中的行为,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其现实意义是多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