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翻译
(蜀地有)一人把守关隘,一万个人也无法攻开。
二、作品故事介绍及作者介绍
1. 《三都赋》简介
· 内容:《三都赋》由《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三篇长赋组成。左思以宏大的规模、富丽的文笔,分别描写了三国时期蜀都益州(成都)、吴都建业(南京)和魏都邺城(临漳)的地理风貌、物产人情、历史典故。
· 特点:这篇赋体作品并非纯粹的文学想象,而是左思苦心孤诣、注重实证的成果。他广泛查阅典籍、走访知情人士,力求内容翔实可信,开创了“京都大赋”的写实新风。
2. 作者左思详细介绍
左思(约250年—约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
· 出身与相貌:他出身寒门,其貌不扬,《晋书》记载他“貌寝,口讷”(相貌丑陋,不善言辞)。这在极其看重门第和仪表的西晋社会,使他初期很不得志。
· 勤奋与才华:虽然外在条件不佳,但左思发奋勤学,才华内蕴。他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构思、查阅、写作,终于完成了不朽名篇《三都赋》。
3. “洛阳纸贵”的典故
《三都赋》写成之初,并未引起重视。左思自认其文不逊于汉代班固、张衡的杰作,便前去请教当时享有盛名的学者皇甫谧。皇甫谧读后,大加赞赏,亲自为之作序。
随后,张载、刘逵等名士也为《三都赋》作注,司空张华见后感叹道:“这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啊!(班张之流也)”
自此,《三都赋》名声大噪,轰动京城。当时的文人学士、富豪官绅都争相传抄,以至于市场上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随之飞涨。
成语“洛阳纸贵”便由此而来,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这个故事的背后,是左思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用无可辩驳的才华,冲破了门第与相貌的偏见,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
三、现实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