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9节3 隘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

隘è(厄),通“厄”。阻塞,阻止。《战国策·楚策二》:“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

我们来深入解析《战国策·楚策二》中这个充满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验的故事。

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1. 原文所在段落

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楚怀王被扣留在秦国,楚国群臣商议另立新君。故事的核心围绕在齐国作人质的太子熊横(后来的楚顷襄王)展开: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

2. 单句解析: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

· 太子:指楚怀王的儿子熊横,即后来的楚顷襄王。

· 辞:辞行,告别。

· 齐王:指齐湣王。

· 归:返回(楚国)。

· 隘之:此处是关键。 “隘”本义是狭窄,这里作动词用,意为 “阻挠”、“拦住”、“使他处境困窘” 。齐王利用太子急于归国的心理,设置障碍,逼迫他答应条件。

3. 翻译

(楚怀王去世后,)太子向齐王辞行,请求返回楚国。齐王(乘人之危)阻拦他,说:“(你要)给我楚国东部五百里的土地,才放你回去。你不给我,就回不去。”

二、作品故事介绍

1. 《战国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