餲ài,食物经久而变味。《论语·乡党》:“食饐(yì)而餲,鱼馁(něi)而肉败,不食。”(饐:腐臭。馁:腐烂。)
《论语·乡党》中的这一章,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生动地展现了孔子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读这个充满现实意义的故事。
故事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
注释:
· 食:食物,这里指米饭、主食。
· 饐:音yì,指食物因受湿热而腐坏变味。
· 餲:音ài,指食物经久变臭,比“饐”的程度更深。
· 鱼馁:馁,音něi,鱼腐烂称为“馁”。
· 肉败:败,指肉腐烂变质。
· 不食:不吃。
翻译:
(孔子不吃)粮食陈旧变味发臭,鱼和肉腐烂变质了的食物。
作品与故事介绍
《乡党》篇背景
《乡党》是《论语》中一篇非常独特的章节,它不像其他篇目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勾勒出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本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孔子,他不仅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一位将礼与仁融入生活每一个细节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