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些精通事务、明白事理的人,善于权衡轻重,不会因为小的利益而损害大的根本,也不会因为眼前的便利而妨碍长远的规划。
四、着作介绍
· 《晋书》: 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房玄龄等人奉命编修,记载了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附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 《刑法志》: 是《晋书》中的“志”之一部分。“志”相当于各专门领域的典章制度史。《刑法志》专门记述了从先秦到魏晋时期法律、刑罚制度的演变、重要的法律思想和典型案例。它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宝贵资料。
五、作者介绍
《晋书》是唐初由官方组织编纂的,由宰相房玄龄(579年-648年)担任总监修,另有褚遂良、许敬宗等人一同参与编撰。因此,我们通常说《晋书》的作者是唐代的房玄龄等人。房玄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重臣,是着名的“房谋杜断”之一,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他来领衔修史,体现了唐初统治者以史为鉴的治国理念。
六、句子的寓意
这句话的核心寓意是一种高层次的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它强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必须具备:
1. 权衡的能力: 不能非黑即白,要能精准地判断不同选项的价值和风险。
2. 大局意识: 要把个人、局部、眼前的利益放到整体、全局和长远的框架中去考量。
3. 远见卓识: 决策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要能看到决策对未来产生的深远影响。
4. 根本思维: 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本,不被细枝末节所迷惑。
这既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智慧,也是一种个人修身处世的哲学。
七、结合现实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