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6节1 盦ān,“古器之名则有…壶、盦、瓿(bu)”

所有这些器物,它们的形制大体上都是后代所不常见的。这是因为古人制造器物都有法度和规矩,不仅仅是追求外观的华美。然而它们的名称也大多与现代不同,现在特地记录下那些常见的,以增加广博的见识。

四、着作介绍

· 《南村辍耕录》: 简称《辍耕录》,是元末明初一部着名的笔记体着作,共三十卷。

· 内容与价值: 此书内容包罗万象,堪称元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历史事件、典章制度、民俗风情、书画文艺、诗词戏曲、医药历算、奇闻异事等。它保存了大量元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元史、中国文化史具有极高的价值。书名“辍耕录”,意为在田间耕作休息时记录下来的文字,体现了作者勤奋不辍的治学精神。

五、作者介绍

陶宗仪(约1329年-约1412年),字九成,号南村,黄岩(今属浙江)人。他是元末明初着名的学者、文学家。

· 生平: 他生于元末乱世,早年应试科举不第,遂放弃仕途,专心学问。元明易代之际,他隐居松江(今上海一带),以教书和耕作为生。

· 治学精神: 传说他在田间劳作时,随身带着笔墨,想到什么或听到什么,就随手记录在树叶上,回家后储存在一个瓮中。日积月累,装满了好几瓮,最后整理成了这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这个故事生动地体现了他 “积叶成书” 的勤奋与执着。

· 其他着作: 除《辍耕录》外,还编有《说郛》,是一部大型的历代笔记丛书。

六、创作背景

这部书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境遇密切相关:

1. 元末乱世,隐居避祸: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农民起义蜂起。陶宗仪选择隐居乡野,这使得他远离政治中心,能够以一个相对超脱的视角来观察和记录时代。

2. 文化整理与传承的使命感: 在朝代更迭、兵荒马乱之际,文化典籍和传统知识面临失传的危险。陶宗仪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学者,深感有义务将前代的典章制度、社会风貌、文化知识记录下来,以传后世。他记录古器物名称,正是这种文化传承使命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