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兽声尽韽 韽 (ān):声音微弱、沉寂。 连鸟兽的鸣叫声都完全消失了,
炎熵灼穹昊 熵:热力学中表混乱度的词,此处极言炎热;穹昊:苍穹。 炎炎热浪灼烧着整个苍穹。
重渊沸蛟蜃 蛟蜃:蛟龙与蜃蛤。 深深的渊潭沸腾,连蛟龙都难以存身,
石涧涸菅蒯 涸:干涸;菅蒯 (jiān kuǎi):茅草之类。 山涧的水干了,草木也枯萎了。
思欲驾云霓... 此后诗句为诗人的想象与超脱。 我多想驾着云霞,遨游于九天之外...
作者介绍:刘基
· 身份: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被封为“诚意伯”,后世常称刘伯温。
· 生平:他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但晚年因与宰相胡惟庸斗争而失意,结局令人唏嘘。
· 文学成就:他的诗歌沉郁顿挫,富含寓意,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隐喻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那是一个社会极端动荡的时期:
· 自然灾难:连年的干旱与极端天气导致农作物绝收,饥荒频发。
· 社会动荡: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社会秩序濒临崩溃。
· 个人境遇:刘基作为心怀天下的士人,对此情此景感到无比痛心与无奈。诗中的“大热”既是写实,也是对当时酷烈社会环境的隐喻。
深层寓意解读
“鸟兽声尽韽”是这首诗的诗眼,其寓意极为深刻:
1. 极境之象:
· 鸟兽尚且需要发出声音来求偶、警示、交流。当酷热到“鸟兽声尽韽”时,意味着环境已经恶劣到剥夺了万物最基本的生存与表达欲望。这是一种终极的、令人绝望的死寂。
2. 社会隐喻:
· 在元末的暴政与战乱下,百姓就如同这些鸟兽。沉重的压迫和痛苦的生活,使得人民不敢发声、无力发声,甚至失去了发声的欲望。“韽”在这里精准地描绘了那种在高压下万马齐喑的社会死寂。
3. 天人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