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àn,愚昧。《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否(pǐ)德暗弱。”(道德低下,愚昧无能。否徳:不德。)
“否德暗弱”这个出自《三国志》的词语,虽然简短,却精准地概括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悲剧根源。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评语,更是一面映照领导力与个人修为的千古明镜。
下面为您全面解析这句话的深意。
原文与注释翻译
1. 出处与上下文
“否德暗弱”一语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文末的“评曰”(即史官评论)部分。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文节选:
“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hūn,同“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 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着矣。否德暗弱,窃执其柄;既无配天之势,而乃沉溺酒色,委政小人,民忘旧德,虽三改元,四赦刑,何补其败? 悲夫!”
2. 逐句翻译与核心解读
原文 白话翻译 解读与分析
否德暗弱 (我)德行浅薄,昏庸懦弱 核心评语:通,卑劣、微薄;指品德、才能;指昏庸、懦弱、缺乏主见。这是陈寿模拟刘禅口吻的总结,点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窃执其柄 勉强掌握了国家的权柄 是谦辞,暗示其德不配位,继承帝位并非因其贤能。
既无配天之势 既然没有与天子地位相匹配的威望与才能 指出其缺乏作为君主应有的能力和气场。
而乃沉溺酒色,委政小人 却又沉溺于饮酒与美色,把国家政事委托给奸佞小人 具体罪状:点出其亲政后的两大过失——个人放纵与用人不当。
民忘旧德 百姓(逐渐)忘记了蜀汉旧日的恩德 后果:统治基础崩塌,民心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