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0节2 謷áo,“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謷于民”

《新序》其书与作者刘向

· 《新序》简介:《新序》是西汉学者刘向 编纂的一部历史故事集。他将搜集到的春秋战国至秦汉间的史事、传说,按内容分为“杂事”、“刺奢”、“节士”、“义勇”、“善谋”等类别。编书目的是以古鉴今,通过历史故事阐发政治思想,希望君主能推行仁政、任用贤人,臣子能坚守德义、忠于国事。

· 关于刘向: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是西汉宗室、经学家和目录学家。他历仕汉宣、元、成三朝,目睹当时外戚、宦官专权,皇权衰落。他编撰《新序》,正是希望君主能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重振朝纲。

寓意的深层解读

商鞅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创新与世俗认知间的矛盾:

1. 超前性与孤独性:真正的创新和深谋远虑,因其突破了当时的普遍认知框架,在初期往往难被大众理解,先驱者因此常处于精神上的孤独。

2. 突破常规的代价:敢于挑战现状、打破陈规者,其言行易被安于现状者视为异端或威胁,从而遭受非议与排斥。

3. 领导者与变革的决断:商鞅此言意在说服秦孝公,变革决策不能受制于大众的短期认同。他强调领导者一旦认准方向,就需要顶住压力,力排众议,果断推行。

古今镜鉴:困境与破局

“见謷于民”的现象,在今天的技术创新、社会变革、思想进步等领域依然常见。理解其深层原因,并懂得如何应对,至关重要。

1. 为何“独知之虑”常“见謷于民”?

· 认知框架的束缚:我们常不自觉地受限于自身知识结构、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形成的“思维定式”。超越此框架的新观念,易被忽略或拒绝。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就挑战了当时人们“地心说”的认知框架。

· 对未知的恐惧与不安:重大变革意味着不确定性,可能触动现有利益格局或带来适应压力,引发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