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2节2 【翱áo翔】,“翱翔四海之外”

【翱áo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淮南子·览冥》:“翱翔四海之外。”

我们来全面解析《淮南子·览冥训》中“翱翔四海之外”这一超越性的精神意象。

一、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节选(《淮南子·览冥训》篇首):

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癃病,晋国赤地。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权轻飞羽,然而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激厉至精。由此观之,上天之诛也,虽在圹虚幽间,辽远隐匿,重袭石室,界障险阻,其无所逃之,亦明矣。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瞋目而撝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

夫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于天。 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夫死生同域,不可胁陵,勇武一人,为三军雄。 彼直求名耳,而能自要者尚犹若此,又况夫宫天地,怀万物,而友造化,含至和,直偶于人形,观九钻一,知之所不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已而陈辞通意,抚心发声,孟尝君为之增欷欍唈,流涕狼戾不可止。精神形于内,而外谕哀于人心,此不传之道。使俗人不得其君形者而效其容,必为人笑。

故蒲且子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鹜鱼于大渊之中,此皆得清净之道,太浩之和也。

夫物类之相应,玄妙深微,知不能论,辩不能解。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蚕咡丝而商弦绝,或感之也。 画随灰而月运阙,鲸鱼死而彗星出,或动之也。故圣人在位,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 君臣乖心,则背诵见于天,神气相应征矣。……

故通于太和者,惛若纯醉而甘卧以游其中,而不知其所由至也。 纯温以沦,钝闷以终,若未始出其宗,是谓大通。 此假弗用而能成其用也。夫目察秋毫之末,而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而目不见太山之高。 小有所志,则大有所忘。今万物之来,擢拔吾性,攓取吾情,有若泉源,虽欲勿禀,其可得邪!……

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沈,昼冥宵明,以冬铄胶,以夏造冰。 …… 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还至其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之疏圃,饮砥柱之湍濑,邅回蒙汜之渚,尚佯冀州之际,径蹑都广,入日抑节,濯羽弱水,暮宿风穴。当此之时,鸿鹄鸧鹤,莫不惮惊伏窜,注喙江裔,又况直燕雀之类乎!此明于小动之迹,而不知大节之所由者也。

注释:

· 览冥:观察幽深玄妙的道理。“冥”,指深邃、看不见的内在规律与联系。

· 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着名的盲人乐师。

· 阳侯之波:传说中的大波。阳侯是伏羲时的诸侯,溺死于水,化为波神。

· 风济而波罢:风停了,波浪也平息了。

· 全性保真:保全天性,守护本真。这是道家核心修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