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7节1 奡ào,“奡、育,古之多力者”

1. 个人发展:重新定义“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单纯依靠“筋骨之力”的岗位正在减少,而依赖“智力”、“创造力”和“情商”的领域则在急剧扩张。

· “奡、育”之力的现代转型:运动员、消防员、工匠等依然需要卓越的体能和技巧,这是他们形式的“多力”。

· “文儒”之力的主流化:程序员写的代码、科学家做的研究、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创作者产出的内容,这些是现代社会的“文力”。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上。 一个只会埋头苦干而不会思考的人,其发展潜力远不如一个善于学习和创新的“知识型劳动者”。

2. 组织管理:识别并善用不同形式的“力”

一个优秀的组织,必然是各类“力”的优化组合。

· “孟贲”型人才:他们是执行层的骨干,是攻坚克难的尖兵,富有行动力和爆发力。管理者需要为他们设置明确的目标和挑战,让他们在“一线”冲锋陷阵。

小主,

· “文儒”型人才:他们是企业的“大脑”,负责战略规划、技术研发、文化构建。管理者必须尊重并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创造自由思考的环境。

· 管理的艺术:在于不让“孟贲”去从事战略思考,也不让“文儒”去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而是让不同类型的人才在最适合的岗位上“效力”,实现1+1>2的效果。

3. 社会与教育:培养全面而均衡的“力”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有重要启示。

· 避免“唯体力论”或“唯智力论”:一方面,我们不能只推崇“学霸”而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动手能力(现代版的“筋骨之力”);另一方面,更不能轻视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现代版的“文儒之力”)的培养。

· 倡导“综合国力”: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体魄强健的公民,也需要思想深邃的智者。理想的教育,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既拥有健康的体魄,也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充盈的精神世界。

总结:

王充通过列举奡与孟贲,最终是为了超越他们。他告诉我们,最伟大的力量,不在于能推动舟船或搏击猛兽,而在于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价值的思想与智慧。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洞见显得尤为珍贵。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成为拥有“文儒之力”的现代“多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