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8节2 傲ào,“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傲(慠)ào,骄傲,傲慢。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我们来深入解析唐代名臣魏征在《十渐不克终疏》中提出的千古名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这句话犹如一面高悬于历史长廊上的明镜,映照出人性的普遍弱点与权力者的终极考验。

作品与作者介绍

1. 作者:魏征——千古第一谏臣

魏征(580年—64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着名的宰相,以直言敢谏着称。他原是太子李建成的旧臣,李世民即位后,看重他的正直与才华,委以重任。魏征一生向唐太宗进谏二百余事,所言多被采纳,是“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最重要的缔造者之一。他去世后,唐太宗痛惜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朕亡一镜矣!”

2. 作品:《十渐不克终疏》——盛世危言

· “疏” 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章。

· “十渐不克终” 意为“十项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

· 创作背景:此文写于贞观十三年(639年)。此时,“贞观之治”已成效卓着,天下太平,国力强盛。然而,魏征却敏锐地察觉到,唐太宗在巨大的成功面前,逐渐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追求享乐的欲望开始抬头,与贞观初年励精图治的作风相比,正在蜕变。为此,他写下这篇名疏,系统、尖锐地指出了太宗在十个方面“不能善终”的苗头,发出警告。

原文与语境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并非孤立存在,它是魏征论证“十渐”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要理解它,需结合其上下文:

【原文节选】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

(在列举具体问题前,魏征提出总原则)

《礼记》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

分句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