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9节1 骜ào,“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 骜:音 áo, 古代另一种名马。

· “骥骜”连用:代指一切着名的、拥有响亮名号的宝马。

· 释义:而不是期望它一定要是名为“骥”或“骜”的这类名马。

【现代翻译】

(所以说,)我们对于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非是“镆铘”那样的名剑;对于好马,只要求它能日行千里,不要求它非是“骥”、“骜”那样的名马。 而能够成就功业、留名青史,就是古代先王所追求的“千里马”(即最终目的)。

创作背景与思想根基

1. 《吕氏春秋》与“杂家”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下学者编撰的一部巨着,其思想兼收并蓄儒、道、法、墨等各家学说,被称为“杂家”。其目的旨在为即将统一天下的秦国提供一套完整的治国纲领。

2. 《察今》篇的核心主张——反对法古,主张变法

该篇开篇即用“循表夜涉”(顺着标记在夜里渡河,结果淹死很多人)的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迂腐之人。文章认为,先王的法律制度都是针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制定的,如今时代变了(“时势异也”),法律也理应随之改变。死抱着古代的法令条文不放,是极其愚蠢的。

3. “名”与“实”的辩证关系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这句话,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名”与“实” 的讨论。

· “骥骜”是“名”:是名称、品牌、头衔、形式。

· “千里”是“实”:是实际功能、核心能力、最终效果。

《吕氏春秋》在此明确主张:“实”远比“名”重要。我们追求的是实质的效用,而非虚浮的名声。

核心寓意与深刻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