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20节6 奥ào,“抑之欲其奥”

2. 对“轻浮”与“浅薄”的抵制:柳宗元强调“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正是针对文坛的浮靡之风。“抑之欲其奥”是一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它要求写作者沉潜下来,拒绝思想的懒惰和表达的轻率,追求内容的充实与厚重。

3. 东方美学的“含蓄”之境:“奥”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推崇的 “含蓄蕴藉” 之美。它不主张将一切和盘托出,而是讲究留白,富有余味,让读者通过有限的文字去探寻、体会无限的意蕴。这与直白浅露、一览无余的表达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现实联系与论述

这一古老的文学原则,在当今信息爆炸、表达欲过剩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 对沟通与表达的启示:

· 深度沟通的价值: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习惯于碎片化、情绪化的即时表达(“扬”),而缺乏沉静下来进行深度思考与反思(“抑”)的能力。“抑之欲其奥”提醒我们,有价值的沟通不在于声音的大小或频率的高低,而在于思想的深度与内涵的丰富。

· “话到嘴边留半句”的智慧:在人际交往、商务谈判或公开演讲中,适当的克制与留白(“抑”),往往比喋喋不休更能彰显力量,也更能引发对方的深思,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对个人修养与专业精进的启示:

· “厚积薄发”的成才之路:一个人的专业能力要想达到“奥”(精深)的境界,必须经历一个“抑”(沉潜、专注、耐得住寂寞)的过程。拒绝外界的纷扰与诱惑,深耕于一个领域,才能建立起深厚扎实的知识体系。

· 情绪管理:对个人情绪的“抑”(管理与控制),不是为了压抑人性,而是为了达成一种更成熟、更有深度的情绪表达(“奥”),即不冲动、不浅薄,喜怒不形于色,内心却波澜壮阔。

· 对文化与内容创作的启示:

· 对抗“流量至上”的浅薄:当下许多内容为了博取流量,极尽“扬”之能事(夸张、煽情、猎奇),导致内容浅薄化、同质化。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必然蕴含着“抑之欲其奥”的匠心,在热闹的表象下,藏着值得反复品味的深刻内核。

· 品牌故事的讲述:一个伟大的品牌,其故事和价值观的传递,也往往遵循此道。不是粗暴地灌输,而是含蓄而深刻地(“奥”)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细节(“抑”于形式之下),让消费者自己去感受和发现,从而建立更牢固的情感连接。

总结:柳宗元的“抑之欲其奥”,是一条穿越时空的诫命。它告诫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个体:在这个鼓励张扬的时代,收敛的智慧或许更为稀缺;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对深度的坚守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唯有懂得“抑”的功夫,方能抵达“奥”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