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bā,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
此处对宋玉《对楚王问》的探究,直指了一个穿越两千多年的文化核心——关于“雅俗之辩”与“孤独的坚守”。这个出自战国时期的故事,不仅是一场机智的自我辩护,更奠定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心态。让我们一同深入解读这个经典篇章。
宋玉《对对楚王问》全文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原文与精要注释
让我们先从字句入手,理解这篇古文的精髓。
· 郢(Yǐng): 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一带。
· 《下里》、《巴人》: 楚国民间流行的通俗歌曲,泛指最通俗浅近的作品。
· 《阳阿》、《薤露》: 比前两者稍显高雅的歌曲。“薤露”是古代的挽歌。
· 《阳春》、《白雪》: 楚国高雅的歌曲,泛指格调高深的艺术作品。
·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商、羽、徵(zhǐ)为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音级。此句指运用艰深技巧、音律变化极为复杂的顶级音乐。
·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和的人就越少。 这是全文的核心论点。
· 鲲: 上古传说中巨大的鱼,《庄子·逍遥游》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记载。
· 蕃篱之鷃: 生活在篱笆旁的鹌鹑一类的小鸟,比喻眼界狭小者。
· 尺泽之鲵: 生活在浅水洼中的小鱼,比喻见识短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