茇bá,草根。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见路旁生蓟,茇甚大。”(蓟:草名。)
我们来全面解读沈括《梦溪笔谈》中这条关于“蓟”的记载。这条笔记虽短,却如同一扇小窗,透射出沈括这位科学巨匠的思维世界。
故事原文、注释及翻译
· 原文:
《梦溪笔谈·卷二五·杂志二》:予使虏至古契丹界,见路旁生蓟,茇甚大。……(后文主要记述相关地区的人物轶事)
· 关键注释:
· 予使虏:我奉命出使契丹。“虏”是古代中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带有时代烙印的贬义。
· 古契丹界:指古老的契丹地域。契丹是当时中国北方的辽国。
· 蓟:一种菊科草本植物,有大小之分。此处应指大蓟,叶片带刺,根系发达。
· 茇:音 bá。本文指草木的根。引申为残根、宿根。在这里,沈括用非常专业的植物学术语,精准地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景象。
· 白话翻译:
我奉命出使契丹,到了古老的契丹地界,看见路旁生长的蓟草,其根系非常粗大。……
着作与作者介绍
1. 作者:沈括(1031-1095)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他是一位罕见的全才,其成就横跨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