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罢: 集市已经散了。
· 遂: 于是,就。
· 宁(nìng): 宁可,宁愿。
· 度(dù): 名词,尺码。
白话翻译:
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鞋,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等他到了集市,却发现自己忘了带那个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这才说:“我忘记带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子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二、典故背景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文章以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善用寓言故事而着称。
· 思想背景: 韩非子所处的时代,百家争鸣,儒家、墨家等都推崇效法先王(尧、舜、禹、周公等)。韩非子则坚决反对这种“法先王”的复古思想。他认为时代在变化,治国策略也应随之改变,死守古代的教条是愚蠢的。
· 着作目的: 《韩非子》一书旨在阐述其法治思想,批判当时其他学派,尤其是儒家的不合时宜与迂腐。
· “外储说”体例: “储说”是韩非子创造的一种文体,分“经”和“说”两部分。“经”是提纲挈领的理论,“说”则是用大量历史故事和寓言来证明“经”中的观点。“外储说”即存放在外的说明材料。
三、寓意
“郑人买履”的寓意非常深刻,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 讽刺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 这是最核心的寓意。那个郑国人宁可相信一个抽象的、自己制定的“尺码”,也不相信最直接、最真实的“脚”。这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只懂得死守书本教条、法规条文,而完全不顾客观现实和实际情况的人。
2. 批判迂腐与僵化: 故事揭示了某些人思维的僵化。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机械,缺乏基本的变通能力和常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