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2节2 靶bà,“又有以骨为刀子靶者,五色斑斓”

又有一个人,拿了一个用骨头做成的刀柄,这个骨头刀柄色彩斑斓,十分奇特。徐之才看到后说:“这是人身上长的‘瘤’。”询问这把刀的来历,那人说是在一座古墓里看到一个头骨,额骨上有一块长出数寸的骨头,他试着削下来看,发现里面有纹理,于是就拿来做了刀柄。

三、典故介绍与解析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展现了徐之才高超的医学造诣和敏锐的观察力。

1. 情节核心:有人用一个色彩斑斓的骨头做刀柄,徐之才一眼就看出这并非普通骨头,而是人身上病变产生的“骨瘤”。经询问,证实了这块骨头确实来自古墓中一个头骨上异常增生的部分。

2. 徐之才的医术:徐之才的判断体现了其深厚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他能够通过骨头的形态、色泽和纹理,逆向推断出它在生物体上的原始状态和病理成因,这在当时是极其了不起的。

3. “五色斑斓”的科学解释: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骨骼在特定病理条件下(如骨肿瘤、慢性炎症、矿物质沉积等)或经过长时间的土壤侵蚀和矿物质渗透,其成分和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异常的颜色和纹理。徐之才所见到的“五色斑斓”,很可能就是病变骨骼钙化、石化或与埋葬环境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四、着作及作者介绍

· 《北齐书》:

·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位列“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北魏分裂后,东魏、北齐王朝(公元534年—577年)的历史。

· 全书共五十卷,由唐代史学家李百药奉敕编撰。其父李德林曾在北齐为官,并留有北齐史旧稿,李百药在此基础上,博采他书,历时十年而成。

· 作者李百药:

· 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唐初史学家、文学家。他出身仕宦之家,博学多才,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卓着。他所编修的《北齐书》,虽然在后世流传中有所散佚,部分内容由后人用《北史》等补足,但它仍然是研究北齐历史最原始、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五、寓意与启示

这个小小的故事,蕴含着穿越时空的智慧,对现实有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