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jī,矮而小的桌子,用以陈放东西或依靠休息。《孟子·公孙丑下》:“隐几而卧。”(隐:倚,靠。)
《孟子·公孙丑下》中的“隐几而卧”是孟子与景子论辩时引用的典故,原文虽简短,但背后涉及礼制、士人尊严与君臣关系等深刻议题。以下从原文、注释、翻译、创作背景和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一、原文与语境
《孟子·公孙丑下》第六章节选: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二、注释
1. 隐几而卧:
· 隐:倚靠。
· 几:古代矮小的桌案,用于倚靠身体。
· 卧:躺卧,此处指闭目养神,并非完全躺下。
· 合译:倚靠着几案休息,是一种不拘礼节的随意姿态。
2. 关键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