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1 拏ná,“或若擒虎豹有强梁拏攫之形”

对现在的意义与启示

1. 揭示书法艺术本质:张怀瓘的比喻提醒我们,书法不仅是写出规整的字,更是通过笔墨线条来表现大自然的生命力量与动态美感。

2. 强调“神采”至上:他提出的“唯观神彩,不见字形”,启示我们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应超越技术层面,关注作品的气韵、精神与个性表达。 这对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与欣赏也有借鉴意义。

3. 体现盛唐美学:这种对雄强力量、飞动之势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盛唐时期蓬勃昂扬的时代气象。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段书论。

针对上述文字所在的唐代张怀瓘《文字论》,我为大家具体分析下其总体思想。

《文字论》是唐代书法理论史上的一篇核心文献,其思想深刻而系统。它的总体思想可以概括为:将书法提升至与文字、文章并列的独立艺术门类,并系统地构建了一套以“神采”为核心,以“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为途径,以“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为最高境界的书法美学体系。

以下是其总体思想的几个核心层面:

一、核心纲领:“深识书者,唯观神彩,不见字形”

这是《文字论》中最具纲领性的观点,也是其思想的基石。

· “神彩”(或称“神采”):指的是书法作品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气质韵味和生命活力。它超越了单纯的技巧和点画形态,是书家性情、学识、瞬间情感与笔墨高度融合的产物。

· “不见字形”:并非真的看不见字形,而是指鉴赏者(深识书者)的审美焦点不再停留在字的外在结构、笔画等物理形态上,而是直接与作品内在的“神彩”进行交流和共鸣。这是一种“得意忘形”的审美境界。

这一观点将书法的艺术性从“技术”层面彻底解放出来,确立了其作为表现性艺术的崇高地位。

二、书法的本体论:与文字、文章鼎立而三

在文章开头,张怀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划分:

“论曰:文字者总而为之……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将“文”与“字”分开:

1. 文:指文章、典籍,功能在于载道述史,是“成国家之盛业”的根本。

2. 字:指文字本身,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