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1 葩pā,“天地烟煴,百卉含葩”

葩pā,花。《文选·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

关于《文选·思玄赋》中的“天地烟煴,百卉含葩”,这是一句描绘宇宙和谐、生机盎然的经典名句。让我们一同探寻其背后的文学魅力与思想内涵。

一、原文与上下文

《思玄赋》是东汉张衡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赋,收录于南朝梁萧统所编的《文选》中。

完整段落:

天地烟煴,百卉含葩。鸣鹤交颈,雎鸠相和。处子怀春,精魂回移。如何淑明,忘我实多。

这段文字描绘了天地交泰、万物生长的美好景象,并以此起兴,引出怀春之情与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注释与翻译

关键词注释:

· 天地烟煴(yīnyūn):也写作“天地氤氲”,指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弥漫的状态。《易经》有“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之句

· 百卉:各种花草的总称

· 葩:花朵,特指花苞初绽的状态

·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古人认为其雌雄和鸣,感情专一

现代汉语翻译:

“天地间元气交融弥漫,百花含苞待放。鸣叫的仙鹤颈项相交,雎鸠鸟相互和鸣。少女怀春,心神荡漾。为何贤明的君主,却如此忘了我呢?”

三、作品介绍

《思玄赋》是张衡晚年的重要作品,创作于东汉顺帝时期(约公元130年)。当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张衡虽担任公车司马令,却深感理想难以实现。

作品特点:

· 体裁:属于“骚体赋”,继承屈原《离骚》传统,多用“兮”字句

· 主题:表达在浊世中坚守节操、探索人生出路的心境

· 结构:通过神游天庭、探访仙境的想象,抒发对现实的忧思

· 地位:汉代抒情赋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东汉赋风由铺陈扬厉向抒情言志的转变

四、作者介绍

张衡(78-139),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人,是我国古代罕见的全才型学者。前面章节有过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张衡的生平见证了东汉由盛转衰的过程,他既是一位积极入世的官员,又是一位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的知识分子。《思玄赋》正是他这种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五、现实影响与意义

在文学艺术领域,“天地烟煴,百卉含葩”以其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唐代李白《春日行》“帝不去,留镐京。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中可见类似的天人合一意境;现代文学中常引用此句描绘春日景象或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生机之美”的代表性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