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节1 夕xi,“非一朝一夕之故”

夕xī,傍晚,日落的时候。《周易·坤》:“非一朝一夕之故。”成语有“朝不保夕”。

我们来详细解析《周易·坤》中的“非一朝一夕之故”与成语“朝不保夕”。这两个表述虽然都含有“朝”、“夕”二字,但含义和指向却截然不同,形成了关于时间与变化的两种深刻哲学视角。

一、《周易·坤》:“非一朝一夕之故”

1. 作品介绍

《周易》也称《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通过一套符号系统(八卦及六十四卦)来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坤》卦是第二卦,象征“地”,其德行是“柔顺”,承载万物,服从于象征“天”的《乾》卦,共同构成了宇宙间阴阳和合的基本法则。

2. 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注释:

· 积善/积不善:长期行善或作恶。“积”字是关键,强调时间的累积。

· 余庆/余殃:指福泽或祸患会绵延至后代。

· 弑:以下杀上,特指臣杀君、子杀父,指重大的伦常崩坏。

· 渐:逐渐地,潜移默化地。

· 辩:通“辨”,辨识、察觉。

翻译:

长期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会有绵延后世的吉庆;长期积累恶行的人家,必定会有延及子孙的灾祸。臣子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这都不是一个早上或一个晚上突然发生的变故,它之所以发生,是长期问题逐渐积累的结果,只是因为(在问题萌芽时)没有及早辨别清楚而已。

3. 思想内涵与现实分析

核心思想: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任何重大事件(无论是福是祸)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无数微小的因素长期积累,最终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它强调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现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