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明华一番长篇大论,从中枢到地方,从军事到民政,从架构到选人,勾勒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政权建设蓝图,却巧妙地避开了具体的人选提名,将难题抛回给了吴一波和在座众人去权衡博弈。
他话音刚落,「左军都督」吕良便捻着短须沉吟道:“彦曦兄所言极是。政务、军事分而治之,确是正理。只是这总领政务之人,需德高望重,精通庶务,且……”他目光扫过吴一澄和世子,话未说尽,但意思明显,此人需能平衡各方,尤其需得到吴一波绝对信任。
王弟吴一澄按捺不住,开口道:“王兄,诸葛先生谋划周详。地方「黜置使」统揽军政,利于当前,弟深以为然。至于中枢……无论政务军事,皆需绝对忠于王兄之人方可胜任。”
他虽未自荐,但语气中的倾向已颇为明显,吴一波则明显未能中意他,只是浅浅的点了点头,没有做出任何回复。
「广州侯」罗至正声如洪钟:“王爷!诸葛都督说暂不设省一级军事,我觉得非常对!兄弟们打仗习惯了听兵团号令,突然分到各省,反倒不美。只是这总摄军事的「大将军」,非得是能令众将心服口服的老帅不可!”
他说着,目光下意识地瞟了一眼胡海洺,又很快收回。
世子吴三折则安静地听着,偶尔看向自己的父亲,似乎在努力消化这复杂的权力架构学问。
厅内的讨论,终于因为诸葛明华抛出的制度蓝图而变得热烈起来,每个人都在这个框架下,开始思考自己的位置和未来的可能性。
吴一波依旧看似放松地坐着,手指轻轻敲击扶手,听着众人的议论,目光深邃,谁也不知道他心中对那至关重要的文武领衔之位,早已有了怎样的人选考量。
“国体自当不变,一切中枢及地方制度,先依宁国已有为范。”终于,「吴王」吴一波开口,“至于「丞相」之类,摄权过重,暂不应设立。”
话刚说完,吴一澄的眼神倏忽之间闪烁了一下,立马坐定,掩饰自己的神色。
但这片刻之间的变化还是让诸葛明华捕捉到了。他立马察觉到,恐怕吴一澄先前得了什么允诺,今日却未能兑现。
但这与自己完全不相干,自然也不好说出来,只是说完刚才一通话后,就立马闭上嘴听吴一波细说。
“其余六部、九卿等,可一一办妥,此时交予幼贤及彦曦二人办理,军务则由折儿统领,既然彦曦有设立「大将军」之请,则折儿定可胜任!”
吴一波继续高声部署,吴一澄及诸葛明华听言,起身微微颔首躬身领命,吴三折则立马从座位上腾起,转至中央对着吴一波叩拜:
“儿臣谢父王栽培!儿臣定不辱命!”
吴一波瞧着眼前的吴三折,满眼慈爱,连忙将他邀起,重新坐于左侧。
待到吴三折重新坐好,他接着说道:
“各大兵团,暂不作任何战略调整,职位变动应在微调范围之内。”
“得贤!”
“末将在!”罗至正起身,行了个军礼,“敬请王上吩咐!”
“两广可还安定?你可觉得屈才了?”
罗至正刚想回答前一个问题,却马上被第二个问题震慑住,思绪在脑中回转,方才回复道:
“禀王上,末将自从军之日起,便以王上马首是瞻,断不可能有屈才牢骚的念想!另外,两广地区,广西北十八峒人素来臣服,南九越之族却屡屡躁动不安,末将已遣四千兵力前往,随时照应;至于广东之地,已完全如我大吴中人!”
“好!好!好!”吴一波连道三个好,知道罗至正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不再有任何敲打。“你且署理「骠骑将军」,仍留驻两广,协助「大将军」行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