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仁心壁垒。

第二步,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步,是人员。 光有硬件不行,必须有合格的软件——医护人员。

我们的基础极其薄弱。核心力量是陈老倌和几名他带出来的、仅有简单救护经验的卫生员。面对如此庞大的医院和先进的设备、药品,他们显得力不从心。

“培训!必须进行大规模、紧急的强化培训!”傅水恒再次动用了他特殊的能力。他将《战地外科学(图解版)》、《实用药物学》等核心知识,再次以意念灌输的方式,传授给了陈老倌和另外三名挑选出来的、识字且心灵手巧的年轻战士(两男一女)。这相当于强行给他们塞进了数年的理论经验,虽然无法立刻融会贯通,但至少建立了知识框架,知道了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以此四人为核心,我们成立了“独立营卫生教导队”。傅政委亲自从各连队挑选了五十名心思细腻、吃苦耐劳、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战士(其中包含了十余名女性战士),进入教导队接受速成培训。

培训是魔鬼式的,场地就在还在施工的医院工地上。白天,陈老倌等人结合灌输的知识和兑换手册的图解,讲解人体结构、创伤类型、消毒原则、药品特性、注射技巧、绷带包扎方法。晚上,则在汽灯下学习理论知识,考核识别药品和器械。

我协调物资部门,调拨了大量兑换来的纱布、绷带,甚至宰杀了几头猪,让学员们练习清创、缝合、止血、固定。那场景,既有些滑稽,又带着一种悲壮的严肃。学员们最初笨手笨脚,但在严苛的要求和反复练习下,进步神速。尤其是那十余名女兵,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耐心和细致,很快在护理岗位上脱颖而出。

第三步,是建立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参照手册,并结合实际情况,起草制定了《独立营野战医院暂行管理条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分级救治流程: 明确分诊、急救、手术、后送、康复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

· 药品器械管理制度: 严格规定药品的领取、使用、登记手续,尤其是麻醉药品和稀缺抗生素,必须由主治医生(目前是陈老倌)签字方可使用,杜绝浪费和滥用。手术器械使用后必须立刻清洗、消毒、归位。

· 消毒隔离制度: 强制要求医护人员接触伤员前后必须用碘伏或酒精洗手,不同病区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设立了专门的污物处理区。

· 病历书写制度: 要求对每个伤员建立简单的病历,记录伤情、处理措施和用药情况,便于跟踪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