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雷云汇聚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987 字 7天前

信上详细罗列了他近年来一些不甚光彩的旧事——包括虚报战功、克扣少量军饷、以及与本地豪强的一些私下交易。这些事可大可小,若在平时,或许无人深究,但在此敏感时刻,若被捅出,尤其是被魏延或者关羽知晓,足以让他身败名裂,甚至性命不保。

信的末尾,没有威胁,只有一句轻描淡写的问询:“周将军乃吴侯旧臣,周公瑾之族亲,岂甘久居人下,受一客卿与外将之气?若愿弃暗投明,魏王虚席以待,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时机已在眼前,何去何从,望君慎思。”

没有落款,但那“魏王”二字,已表明了一切。这是曹魏的招揽!而且,对方对他处境的了如指掌,更让他感到一股寒意。

他独自在房中踱步,内心天人交战。背叛?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但如今的处境呢?关羽明显偏向魏延(至少他如此认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岌岌可危,那些流言……难道陈暮就真的完全信任关羽吗?若有一天关羽失势,自己作为与魏延矛盾最深的人,又能有什么好下场?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他想起满宠的狠辣,想起司马懿的算计,也想起曹丕可能给予的厚赏。一个疯狂的念头,逐渐占据了他的心神。

数日后,周峻的一名心腹家将,借口采买,秘密离开了濡须坞,消失在通往皖口方向的夜色中。一场背叛,在暗夜中悄然酝酿。

建业,镇南大将军府。

陈暮看着庞统呈上的暗卫密报,眉头紧锁。密报详细记录了濡须坞近期魏延与周峻的冲突,以及军中出现的一些关于关羽和刘备的恶毒流言。

“流言愈演愈烈,魏、周之争已近乎公开化。长此以往,恐生内变。”庞统的小眼睛里闪烁着忧虑的光芒,“满宠、司马懿之辈,果然阴毒!此乃攻心之上策。”

小主,

徐元亦面色凝重:“主公,云长公处境艰难。内部不和,外有强敌,更有流言蚀骨。需当机立断,予以支持,否则前番七宝山之胜势,恐将付诸东流。”

陈暮手指轻轻敲击着桉面,沉吟良久,方才开口:“云长公非常人,些许流言与内部龃龉,当不致动摇其志。然,平衡若被打破,则后果难料。士元,可能确定流言源头?以及……周峻近日可有异动?”

庞统摇头:“流言源头纷杂,难以根除,显是曹魏细作精心散布。至于周峻……其近日行为如常,但暗卫发现其一名心腹家将前日离营未归,理由为采买,但至今未返,行踪正在追查。”

陈暮眼中寒光一闪:“紧盯此人!若有通敌实证,立斩不赦!至于云长公处……”他顿了顿,“我亲笔修书一封,一则嘉勉其七宝山之功,二则重申对其信任,授予其临机处置内部争端之权,凡有贻误军机、挑拨离间者,无论何人,皆可先斩后奏!三则,调拨一批精良军械,由元直你亲自押送,前往濡须犒军,以示我支持之意!”

“主公英明!”徐元拱手,“元直必不辱命!”

庞统却补充道:“主公,授予生杀大权,虽显信任,却也易激化矛盾。是否……再斟酌?”

陈暮摆手,决然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我相信云长公,自有分寸。若连这点权柄都不肯给,又何谈真心合作,共伐国贼?”

命令迅速下达。徐元即刻准备前往濡须。而陈暮那封措辞恳切又隐含杀伐决断的亲笔信,也以最快速度送往江北。

成都的冬天,阴冷潮湿,如同刘备的心境。

关羽在江北的“活跃”,与江东日益密切的“合作”,像一根根毒刺,扎在他的心头。那些从江北传来的、经过添油加醋的流言,更是不断侵蚀着他本就脆弱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