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统的动作雷厉风行。建业城内,一场针对流言的肃清行动悄然展开,力度远超以往。暗卫如同隐藏在阴影中的猎犬,循着蛛丝马迹,短短数日内,便锁定了数个散布谣言的小团伙。这些人身份各异,有不得志的落魄文人,有混迹市井的帮闲青皮,甚至还有一两个在低级衙署任职的胥吏。审讯之下,虽未直接揪出最高层的“毒钉”,但线索隐隐指向了与北方有牵连的某些商号和几个早已被边缘化的孙氏旧部子弟。
公开的处置迅速而严厉。数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闹市口,旁边张贴着醒目的告示,列明其“受魏谍蛊惑,散布谣言,离间君臣,动摇国本”的罪状。同时,各级官吏奉命在坊市、乡亭反复宣讲,强调公子陈砥乃因身体需要静养,居于安全隐秘之处,绝非外界讹传,并严申妄议上官、传播不实之言者,立斩不赦。
陈暮明发各军各郡的钧令也及时送达。命令措辞严厉,直指曹魏离间之计的阴险,并明确表示:“孤与子龙、汉升等将军,肝胆相照,共扶社稷,岂宵小谗言所能间?凡我将士官吏,当明辨是非,恪尽职守,再有听闻此等无稽之谈者,当即刻上报,不得私下传播,违令者严惩不贷!”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建业及周边核心区域的公开流言迅速被压制下去。市井间虽仍有窃窃私语,但已无人敢公开谈论。然而,庞统和徐庶都清楚,那最恶毒的种子,已然借着最初的风势,飘向了更远的地方,尤其是军队和地方大族之中。强力压制可以禁口,却难禁心。
荆南,江陵都督府。
赵云按照徐庶密信中的建议,精心安排了一场小范围的“偶遇”。这日,他邀请了几位绝对可靠的军中核心将领与荆南本地几位德高望重的官员,于都督府后园亭中商议春耕屯田与军械补充事宜。这些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对陈暮集团忠诚不二,且与曹魏绝无牵连之人。
议事至中途,赵云借口更衣暂离。片刻后,陈砥在两名赵云亲卫的陪同下,手持一卷书册,仿佛刚从书房出来,步履从容地穿过连接后园的回廊,似乎是要前往另一侧的藏书阁。
他的出现,自然引起了亭中众人的注意。虽然只是短暂的照面,但陈砥的容貌气度,与陈暮颇有几分神似,加之其身处都督府内院,身份不言自明。
陈砥见到亭中众人,略显“意外”,随即停下脚步,隔着一段距离,依着晚辈见长辈的礼节,微微躬身行礼,姿态从容,毫不怯场。
亭中诸人皆是心头剧震,但能坐到这个位置,都是人精,瞬间便明白了赵云的用意。众人纷纷起身,恭敬还礼,口中称“公子”,却无人敢多问一句。
陈砥并未多留,行礼后便继续向藏书阁走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回廊尽头。
整个过程不过短短数十息,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几位将领和官员交换着眼神,心中那因为流言而产生的一丝阴霾,瞬间烟消云散。公子不仅安然无恙,而且气度沉静,显然在此备受照料。赵都督此举,无疑是表明了自身的坦荡与主公毫无保留的信任。
“看来,某些人其心可诛啊!”一位老成持重的官员捋须叹道,意有所指。
“都督与主公,君臣相得,岂是外人能离间的?”一位将领慨然道,“我等只需恪尽职守,谨防魏狗奸计便是!”
这次精心安排的“偶遇”,成功地稳定了荆南核心阶层的人心,将司马懿离间计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消息虽被严令不得外传,但在小范围内,忠诚的基石变得更加牢固。
东关的夜晚,不再宁静。魏军的骚扰变本加厉,小股部队趁着夜色不断逼近城墙,佯装攀爬,或者鼓噪呐喊,搅得守军不得安宁,精神持续紧绷。
关羽深知,长久下去,士卒疲惫,士气必然衰落。他召来魏延与邓艾。
“文长,近日可是憋闷坏了?”关羽看着依旧杀气腾腾的魏延,澹澹问道。
魏延抱拳,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君侯!末将愿领一军,出城踹营,杀他个措手不及!总好过在此受这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