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宴格外丰盛,显然也是精心准备的。
席间,两位舅舅频频给陈大勇敬酒,话题也围绕着县城的生意、陈耀祖的学业,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羡慕和奉承。
小姨一家今年也来了,虽依旧光鲜,但大舅二舅的态度却不再像过去那般一边倒。
反而显得有些端水,试图在两姐妹间维持平衡。
饭后,外祖母吴氏悄悄将陈耀祖拉到里屋,从怀里摸出一个厚厚的红封,塞进他手里,低声道:
“好孩子,拿着,买笔墨纸砚,好好读书!”
陈耀祖一捏,分量不轻,远超过普通的压岁钱。
不仅如此,姥姥还给几个外孙女都备了份例,虽不如给陈耀祖的厚,却也人人有份。
这姥姥家家境其实算不上多好,可以说一家子现在仅有的几分光鲜。
全都依靠于姥姥的嫁妆过活。
姥姥以前的娘家可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地主大户,后来没落了,日子虽然算不上太好,但也比普通的老百姓要好上一些。
而且姥姥中年守寡,养活这一大家子,能够到如今的局面,也算是非常厉害。
更别提这位老人家,虽说不读书识字,可却有自己的人生道理。
每次陈耀祖跟对方相处的时候,都会感叹于对方的智慧。
哪怕现在大舅,二舅丝毫没有上进的意见,姥姥的心胸也是格外的开阔。
并没有为他们担忧付出所有的模样,反而总是口上念叨着儿孙自有儿孙福。
要搁在以前,她姥姥最牵挂的也就是她娘亲。
以前私底下没少补贴,但有一大家子要养,只能说帮扶有限。
这也是为什么他娘,以往会带着他们一家人前来寻求接济的原因。
现在大家日子好转,娘亲也是过得越来越好,姥姥现在更是心宽。
而她娘张小花虽然平日里非常节省,可对她老娘出手却也大方。
摸着手中这做工精致的抹额,老太太十分欢喜。
并没有责怪闺女破费,对方一片孝心,她安然收下就是。
“小花,这些年你也长进了不少,我这当娘的也就不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