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宋还真有钱,百姓一定过得很好吧?”
“皇帝不打仗,要赔钱,你说这钱从哪来?”
“那也有钱,没钱赔的话肯定要打的。”
“还是做皇帝好啊,少吃几顿饭,好脾气就是明君了。”
……
其他朝代的百姓不知该羡慕大宋有钱,百姓生活好过,还是该同情边民深受劫掠之苦。
他们的朝代,虽说皇帝在打仗,也会征税,可打赢了他们生活更安心,不用担心哪天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西夏和辽国的百姓,内心毫无波澜。
赔的钱也不会到他们手上,大宋好与不好,他们的生活都一样苦。
{除了外战无力外,宋朝的内政也弊端丛生,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逐渐形成。
宋仁宗也想过改变这一局面,公元1044年,他启用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名臣推行新政。
小主,
大举整顿吏治,淘汰不称职的官员,轻徭薄赋严整军备,期望能革除积弊,富国强兵,改变外战无力,内患不息的局面。
然而庆历新政一发布,就遭到了大量的反对,一向好脾气的宋仁宗看见有这么多人反对,而且每个人都义正言辞有理有据,不禁犯了难。
开始对庆历新政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皇帝都对改革犹豫了,那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公元1045年,范仲淹等人相继被排挤出京,庆历新政宣告失败。
此时的宋朝,表面还是一幅太平盛世的繁华图景。
然而无法革除的积弊,已经像杂草一样,逐渐掏空了国家的根基。
外战无力积贫积弱,会像梦魇一样,萦绕在宋朝历代皇帝的心中。}
【刘太后不愿还政是有原因的。
史书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怎能不积贫积弱?
除了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虎头蛇尾,赵祯还主动把黄河给决了,淹了好几个省……
赵祯就像百姓说的一样,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欧阳修说的,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每次看到人家说大宋百姓日子过得好,我都不知道谁说的对。】
大宋前朝代皇帝:“……不是,他图什么?”
内忧外患之下,要改革就该改到底,你这开局就投,帝王魄力哪去了?
还有,没事你搞黄河做什么?
黄河要真能随便搞,那还能玩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