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旧情新契

郑森指尖摩挲《陆五商货册》泛黄纸页,指腹划过父亲郑芝龙的朱笔圈注。

抬眼时,目光如闽江寒浪般锐利,直刺下首五位掌柜。

浙东战事吃紧,陆五商是唯一能跨闽浙赣调运粮草军械的命脉。

这些老掌柜认的是“芝龙公”的情分,而非他“吴王”的印玺。

人心浮动,是此刻最要命的坎。

“吴王召我等,无非是为浙东调货。”吴老掌柜率先开口。

掌心紫砂小壶转得极慢,壶身“郑氏商号”四字被二十年岁月磨得发亮,是郑芝龙亲刻的信物。

他拇指重重按在刻字上,壶盖轻磕案面,脆响里满是戒备。

“这壶陪我闯过徽州雾、渡过泉州浪,从没离过身。”

“咱是芝龙公的人,护商号是本分,但战火里运货风险翻倍。”

“您得给个实在章程,不能让老伙计们血本无归。”

郑森没废话,从抽屉抽出五份烫金帖和一本《郑氏恩册》,“啪”地拍在案上。

恩册首页字迹墨色未褪,下面密密麻麻记着明细。

他指尖点着纸页,语速沉稳却字字千钧。

“吴老掌柜,您三年前递的守军布防图,帮我少折损三百弟兄。”

“沈掌柜,去年城破时,您连夜调三百匹松江布,解了军寨冬衣急。”

“胡掌柜,您腾的三囤粮食,救了两千流民。”

“这些功劳,我一笔没漏。”

他抓起一份烫金帖,递向沈掌柜。

“这是经世学堂入学帖,商籍匠籍不拘,教算学、商律、物流。”

“您家小子总蹲在布坊账房外扒算纸,前明私塾不收他,我这学堂收,还派最好的先生教。”

沈掌柜的手猛地攥紧,腰间铜算珠硌得掌心生疼。

这珠子是郑芝龙所赠,珠身泉州船锚纹被磨得浅淡,刻着“算清每笔账,走稳每条路”的嘱托。

他喉结滚了两滚,声音发紧。

“吴王既知小子的难处,该懂商籍的苦。”

“前明时士绅一句话就能抄货,如今往浙东送,遇劫道的,郑氏能保吗?”

“能。”郑森斩钉截铁。

指尖戳在舆图上闽浙赣商路的标记处。

“洪旭已带五百护货队布防,每百里设一个驿站。”

“驿站小吏全从商号里擢升,都是你们信得过的自己人。”

“您的伙计阿福,会算账、懂布路,我已命他管杭州到苏州段。”

“你们的货过站,补给、护运一路绿灯。”

他话锋一转,抛出硬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