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清廷内斗

陈永华躬身应下,又问:“陛下,那湖北呢?孙可望要是从湖南出兵,顺长江东下,武汉三镇一丢,南京就危险了。”

陈永华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长江是大夏的命脉,武汉三镇要是丢了,清廷再从北边南下,南京就会陷入两面夹击。

“湖北交给施琅。”郑森指着地图上的武昌,语气笃定。

他选施琅,是因为施琅熟悉长江水师,之前在福建治水师时就有经验。

让他守武昌,能把长江的防线扎得牢固。

“传旨,任命施琅为湖北总督,驻武昌,掌控长江水师。”

郑森知道,施琅不仅懂水师,还会造战船。

让他在武昌造船,能快速提升长江水师的战斗力。

郑森早就看过军工厂的图纸,这种新式战船比旧船更结实、载兵更多,还能装红衣大炮。

对付孙可望的木船绰绰有余。

这种战船的龙骨,用的是闽浙产的硬木,泡在水里三年不腐。

船身比旧船宽两尺,能载更多士兵。

还能搭载两门红衣大炮,射程比旧炮远两里,能打穿清军的木船甲板。

郑森甚至算好了战船的分配。

每队水师配两艘,既能守住据点,又能互相支援。

另外,让他把长江水师的兵力增加到五万,分成五队,分别驻守宜昌、荆州、武昌、黄州、九江。

这五个据点,刚好把长江中游的关键位置都占了。

孙可望就算想东下,也会被层层挡住。

每队都配两艘新式战船,形成一道防线,挡住孙可望东下的路。

郑森要的不是被动防守,而是用这道防线,把孙可望困在西南。

让他没机会跟清廷勾结。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另外,让商部给张煌言拨十万石粮。”

郑森知道,张煌言在广西要安抚百姓、加固防线,没有粮草寸步难行。

这十万石粮是稳住广西的关键。

这些粮从江南的粮仓调,走漓江水路运过去,能省不少力气。

他算过,走水路比走陆路损耗少一半,还能快些到达,不会耽误张煌言的事。

再从泉州调两百支新造的燧发枪过去。

南京的军工厂刚改进了燧发机,这种燧发枪在潮湿的地方也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