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春坊筑校开新学,沙盘摹字启蒙愚

认读结束后,轮到练字。灵溪拿起一根细木棍,在沙盘里写下“人”字:“先写一撇,再写一捺,像人的两条腿站着。”孩子们学着她的样子,握着木棍在沙盘里划动——有的把“人”写成了歪歪扭扭的折线,有的把捺写得太长,拖到了沙盘边缘,还有的孩子干脆用木棍在沙子里画起了小兽,惹得旁边的孩子偷偷笑。

“不许乱画!”神侍晚晴走过去,轻轻敲了敲那孩子的桌面,“要跟着老师写,写得好的孩子,神尊说不定会来看哦。”提到“神尊”,那孩子立刻收起木棍,乖乖地学写“人”字,眼神里满是敬畏。

小主,

与此同时,中间的教室里,长老们正坐得笔直。木长老、石长老这些老资格的长老,此刻像孩子一样,盯着讲台上学写“农”字的神侍云舒,手里的木棍在沙盘里小心翼翼地比划。木长老年纪大了,手有些抖,写出来的“农”字歪歪扭扭,他叹了口气:“这字真难写,比我分辨庄稼苗还难。”

云舒笑着安慰:“长老别急,神尊说过,练字要慢慢来。您看,‘农’字像一个人在田地里干活,您天天跟田地打交道,肯定能写好。”她走到木长老身边,握着他的手,在沙盘里写下“农”字,“您跟着我的力道试试。”

木长老跟着比划了几下,果然顺手多了,他笑着道:“还是神侍教得好!以前记耕种的规矩全靠脑子,以后学会了字,就能写在纸上,再也不怕忘了。”周围的管事们也纷纷点头,他们天天跟账目、人数打交道,以前全靠打结记事,常常出错,早就盼着能学会写字算数了。

西边的教室里更热闹些。联盟军、治安队和律法队的汉子们坐在一起,一个个膀大腰圆,握着细木棍的手显得格外笨拙。神侍青岚教他们认数字:“一、二、三,就是一根棍、两根棍、三根棍,很好记。”

一个治安队的汉子挠挠头,小声问:“神侍大人,‘十’字怎么写?总不能画十根棍吧?”

青岚笑着在沙盘里写下“十”:“‘十’是一横一竖,像一根棍扎在地上,记住这个形状就行。以后你们巡逻记人数、律法队记案件,都能用数字写下来,比打结清楚多了。”

汉子们恍然大悟,立刻在沙盘里练起来,有的写得太大,占了大半个沙盘,有的把“十”写成了“丁”,引得众人哄笑,青岚连忙维持秩序:“别笑!认真练,等会儿要抽查,不会写的要留下来补课!”

正午时分,孩童们的课程结束了。神侍们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小块烤饼当点心,孩子们拿着烤饼,蹦蹦跳跳地跑出教室,有的还在路边比划着刚学的字,跟同伴炫耀:“我会写‘人’啦!神侍夸我写得好!”

大人们早已在教室外等候,看到孩子出来,连忙迎上去:“学得怎么样?认识字了吗?”孩子们举着烤饼,叽叽喳喳地说着“人”“山”“水”,大人们笑得合不拢嘴,看向神侍的目光越发恭敬。

短暂的休整后,下午的成人课程开始了。长老和管理人员先上课,他们学的内容更复杂些,除了文字和数学,还要学农历——神侍们拿着张轩画的农历图,教他们认节气:“春分种大豆,谷雨种汉麻,芒种收小麦,记住这些节气,种地就不会误了时机。”

木长老听得格外认真,还特意让身边的管事把节气和对应的农活记在草纸上——虽然现在还写不好字,却能用简单的符号代替。“以前种地全看天,不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每年都要慌好几次,”木长老感慨道,“现在有了农历,心里就有谱了!”

接下来是种植和养殖知识。神侍们按照张轩教的内容,给长老们讲选种、施肥、驱虫的技巧,讲如何分辨牲畜的病状、如何接生幼崽。风长老负责饲养部,听得眼睛发亮,时不时打断提问:“神侍大人,您说的给母羊喂盐,真的能让羊奶变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