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场血腥的攻城战。辅兵的尸体填满了壕沟,镇北军的火箭烧死了不少人,却终究抵不住神鹰部的攻势。三日后,陇州城破,粮仓里的十万石粮食成了李砚的囊中之物,城内的三万百姓也被悉数收编。
连续两场大胜,让秦陇的藩王们彻底慌了。他们停止内斗,派人向李砚求和,愿意献上金银、土地,只求他退兵。
“本汗不要土地,只要人口。”李砚对使者说,“每个藩王,交出三万百姓,本汗便饶他不死。”
这条件看似苛刻,却是藩王们唯一的选择。他们不敢与神鹰部抗衡,只能忍痛交出百姓——大多是老弱妇孺,青壮则被留在军中。
李砚对此心知肚明,却也不在意。老弱妇孺能耕种、纺织,总比留在藩王手里消耗粮食好。他将这些百姓集中起来,派骑兵押送回磐石城,沿途还特意让百工营的工匠教他们辨认草原的牧草和可食用的野菜,确保他们能活着抵达。
“大可汗,这样收编人口,会不会引起反抗?”昭阳公主忍不住问道。她出身皇室,深知百姓对故土的眷恋。
“反抗?”李砚笑了,“等他们在磐石城吃上饱饭,穿上暖衣,有了自己的房子和牛羊,就不会反抗了。人活着,说到底,不过是为了一口饭吃。”
他的判断没错。那些被带回草原的中原百姓,起初确实思念故土,却在看到磐石城的富足、百工营的机会后,渐渐安定下来。他们学着放牧、耕种,用中原的技艺换取草原的物资,甚至有人还与草原人通婚,生下了混血的孩子。
而李砚的南下之路,仍在继续。他像一台精密的机器,用回回炮轰开城池,用辅兵消耗敌人,用粮食和安稳收拢人口,一步步蚕食着秦陇的土地。镇北军的残部被消灭,藩王们或投降或逃亡,曾经繁华的秦陇之地,渐渐插上了神鹰部的鹰隼旗。
这日,李砚在陇州城的旧府衙内处理政务,西征的信使再次到来,带来了巴特尔的消息——他已越过黑海,击败了一支大秦的军队,正在向更西方进军,还送回了一批金发碧眼的美人与许多不知名的矿石。
“继续往西。”李砚在回信中写道,“别回头,也别停下。”
他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南方的天空。秦陇已在掌握,下一步便是关中、中原。那里有更多的人口、更精湛的技艺、更丰富的典籍,是神鹰部真正腾飞的基石。
至于火药,他依旧没有碰。回回炮虽然原始,却足够用;辅兵虽然廉价,却能保住核心战力。在这个用马和脚丈量世界的时代,稳扎稳打,远比冒险激进更重要。
夕阳透过窗棂,照在李砚的脸上,映出他眼中的野心与冷静。西边,他的“上帝之鞭”正在肆虐;南边,他的铁骑正在叩关。而他,就像一个棋局的掌控者,看着棋子在广阔的棋盘上移动,一步步走向他想要的结局。
属于神鹰部的时代,才刚刚开始。